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72篇
航空   301篇
航天技术   210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1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杨光  艾延廷  徐毅  关鹏  赵武军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2):2686-2694
为研究微细热电偶测温安装涂层对其测量精度的影响机理,基于气固耦合传热(CHT)方法,建立了接近真实气膜冷却叶片的三维模型,选择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 γ -θ湍流模型,对未喷涂氧化铝涂层与在叶片吸力面前缘、压力面前缘、压力面尾缘处喷涂氧化铝涂层后的气冷叶片表面温度进行数值研究。无涂层工况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控制在5%以下,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对近壁面燃气的流动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三种有涂层工况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压力面前缘处比吸力面前缘处温差波幅小,且比压力面尾缘处测温误差降低35.5%;在压力面及吸力面前缘处,最佳测温区域为涂层中部至下端之间的部位,而在压力面尾缘处,最佳测温区域尽量选择靠近涂层上端部位。   相似文献   
612.
根据转速和工作温度范围,航天轴承可选择固体润滑、油或脂润滑。航天轴承在轻载条件下工作,其失效一般是由于润滑剂损失、退化引起润滑膜破坏,磨损加剧导致轴承精度丧失。航天轴承服役期考量的是精度寿命,即磨损寿命。对不同润滑工况下航天轴承磨损寿命的影响因素、失效模式、失效准则、磨损寿命模型、加速寿命试验及基于性能退化的剩余寿命预测进行了概述,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值得关注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13.
序贯截尾的舰炮射击精度评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传统舰炮射击精度评定方法的原理过程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引进了“序贯截尾检验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工程应用的基本思路,按此思路论证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拦截“飞鱼”类反舰导弹试验方案,设计了拦截“FFY-1”拖靶试验方案,达到了既检验指标又减少试验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14.
空基平台无源定位的误差推导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双机无源定位的误差精度,对无源定位误差公式进行了推导,并采用数字仿真的方法对间距、目标位置、测角精度以及平台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的几何位置对误差影响较大,保证目标交汇角在一定范围内,是保证定位精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15.
以某台Lycoming型航空活塞发动机2009年-2013年的大修费用为时间序列样本,对其进行准光滑检验和准指数规律检验,表明可以建立GM(1,1)模型。建立常规GM(1,1)模型,求得关联度、方差比、小误差概率等指标均为一级精度,但第7次预测的相对误差较大(5.22%)。为了得到较高预测精度,采用新陈代谢GM(1,1)优化模型,结果表明第7次预测的相对误差减小到0.18%,其余指标均保持一级精度。新陈代谢GM(1,1)模型适用于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大修成本预测。  相似文献   
616.
为了提高终端区的空域利用效率,探讨提高终端区离场导航精度的可行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将从雷达数据中获得的航空器航迹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处理、计算,建立了改进的航迹偏差相似度模型,并运用层次聚类法和正态分布参数分析法,分析了使用现有导航设备导航条件下的雷达航迹点数据,证实了在实际的离场飞行阶段,航空器飞行误差远小于现行的导航精度规范规定的导航误差要求,从而证明了提高现有的离场程序的导航精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17.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of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proc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diction of turbine blade temperature field. Based on the Abu-Ghannam and Shaw (AGS) and c-Re h transition models, a 3D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solver is developed, where the fluid domain is discretized by multi-block structured grids, and the solid domain is discretized by unstructured grids. At the unmatched fluid/solid interface, the shape function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ensur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heat flux. Then the shear stress transport (SST) model, SST & AGS model and SST & c-Re h model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ark II turbine va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ull turbulence model (SST model), the transition models could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t the laminar zone near the blade leading edge. Compared with the AGS transition model, the c-Re h model could predict the transition onset location induced by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more accurately,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field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618.
由弹体自旋产生的弹载天线的旋转是引起地面测控站多普勒测速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线极化信号接收原理,对弹载天线旋转条件下接收的左旋和右旋信号多普勒偏差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左/右旋接收信号将产生幅度相等、极性相反的多普勒偏差,多普勒偏差的均值与弹载天线旋转速率在数值上相等,多普勒偏差的方差随着目标视线与天线转轴之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为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开展了天线转台模拟实验,实验测量得到的多普勒偏差的均值和方差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提出在实际任务中,可采用左旋和右旋多普勒偏差均值差的一半分别对左/右旋信号的多普勒进行补偿,以减小弹载天线旋转对测速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9.
相对导航定位技术在空中加油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针对传统差分定位模式受限于基准站位置固定、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无固定基准站差分定位方案,实现了短基线高精度动态相对定位。该方案首先基于实时伪距单点定位求得移动站近似坐标,结合载波信息进行站间差分,求得单差模糊度浮点解及更高精度的移动站坐标。之后,再利用双差观测方程,并采用扩展Kalman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EKF)算法获得移动站精确坐标和双差模糊度浮点解。最后,采用LAMBDA算法进行模糊度快速固定,获得最终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无固定基准站差分定位方案使得基线长度均方差小于5cm,达到了较高的动态相对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20.
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飞机工装已经不足以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要。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装配过程,数字化柔性工装成为飞机工装制造的主流发展方向。通过对工装本身设计特点所需体现的关键测量特性进行控制,结合数字化测量设备坐标系建立与拟合的原理,完成可移动柔性工装在移动过程中的对接稳定性研究,进而提高飞机的测量精度和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