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航空   1016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105篇
航天   4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目的结合飞思卡尔全国智能车大赛,介绍一种基于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路径识别的智能车控制系统;方法利用10路红外光电传感器构成光电传感器阵列采集路面信息,采用霍尔式速度传感器采集小车速度信息;结果单片机获得路径信息和车速信息后,用以控制智能车的舵机转向,同时对电机进行调速,实现智能车沿着既定的跑道自主运行;结论试验证明,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智能车对路径识别和稳定性的要求,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快速平稳地自动寻迹行驶。  相似文献   
122.
为了准确预示固体火箭发动机碳基材料喷管的烧蚀率,依据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喷管传热烧蚀的二维轴对称气-固-热耦合计算模型,计算通过FLUENT壁面化学反应模型完成,无需事先假设烧蚀控制机制。针对70-lb BATES发动机喷管进行了烧蚀计算,研究了推进剂配方、氧化性组分、燃烧室压强对喷管烧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烧蚀率计算值与试验测试值吻合较好;烧蚀率分布遵循喷管内壁热流密度分布规律,在喉部上游入口处达到峰值;烧蚀率随推进剂Al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燃烧室压强升高而近似正比例增大;H2O是决定烧蚀的主要氧化性组分。  相似文献   
123.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喉部凝相颗粒粒度分布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的收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凝相颗粒的实验装置,针对典型的HTPB复合推进剂,开展了喷管喉部凝相颗粒的收集实验和粒度分析,研究了燃烧室压强和收敛角度对喷管喉部颗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的凝相颗粒在0.27~50μm之间都有颗粒存在,凝相颗粒主要集中在0.3~15μm之间,粒径大于15μm的颗粒较少;燃烧室压强对颗粒粒径有较大影响,随着燃烧室压强的升高,凝相颗粒粒径变小,粒度分布更为集中;燃烧室压强相同的条件下,收敛角度对喷管喉部的凝相颗粒粒度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4.
提高试验效率一直是风洞试验的目标之一。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新研制的风洞试验模型舵机系统。地面调试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系统控制精度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前提下,可大幅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能耗,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解决力臂自动调节装置型号多、测试方法繁杂、测试精度低的问题,研制了以工控机为核心的自动测试系统,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入手,分析了测试过程中的工作环境模拟仿真与自动加载、系统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共享、大气参数的测量、力臂值随机快速精确测量及抗干扰设计等问题,对改善力臂自动调节装置的维护手段、提高测试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使检测设备向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6.
隔舱式双脉冲发动机第Ⅱ脉冲点火过程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相关点火理论,对双脉冲发动机第Ⅱ脉冲点火瞬态过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并进行了发动机第Ⅱ脉冲点火试车试验。结果表明:在隔板打开前,第Ⅱ脉冲燃烧室高压区的位置由燃烧室前端向隔板移动,压强沿燃烧室径向变化较小,沿轴向变化较大,燃烧室头部和尾部近壁面区域一直处于低温;6 ms时隔板打开,第Ⅱ脉冲燃烧室压强下降05 MPa,药柱内孔前后端压强差波动剧烈,药柱内孔前端温度场下降600 K,而其他区域温度变化较小。隔板打开后,沿隔板下游第Ⅰ脉冲燃烧室轴线形成带状高温区,第Ⅰ脉冲燃烧室头部和尾部依次出现压强峰值,第Ⅰ脉冲燃烧室压强在18 ms时达到稳定,而温度在25 ms时达到稳定。试验测得的第Ⅰ、Ⅱ脉冲燃烧室压强-时间曲线和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仿真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7.
介绍了用于某型飞机的无刷直流机载起动/发电系统。该系统的起动/发电机采用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文中通过改进电机结构降低了起动时的转矩脉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转速变化的阶段性角度控制:低速采用标准位置查询起动,中高速采用随转速变化自动改变提前角的角度控制方式,使起动机工作在最佳状态。最后,完成了18 kW无刷起动/发电系统的样机制作及航空发动机的冷开车试验。试验表明:该系统的起动控制策略正确有效,起动转矩平滑,所需电源容量小,效率高,具有良好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28.
针对混合型步进电机低速运行状态下脉动转矩较大的特点,应用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来设计其低速伺服控制器,以实现高精度的跟踪控制性能.首先,根据混合型步进电机转矩形成的机理,揭示了其固有的脉动转矩对低速运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的动力学特征,并将它归结为两种结构不确定性,便于控制器的设计;其次,采取标准的自适应控制及其鲁棒化设计思想,借助于μ-修整策略来实现相应的控制律,确保脉动转矩的最大化补偿及伺服系统低速跟踪控制满足高性能的要求;最后对所建立的低速跟踪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试验评估,并与作者前期的工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9.
精确复现机翼摇滚运动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快速、精确地复现自由摇滚实验得到的机翼摇滚运动,在控制伺服电机的传统PID参数基础上增加了基准速度修正系数Kv,并将其视作PID参数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一种PID参数的快速估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得到不同试验状态下控制伺服电机复现机翼摇滚运动的PID参数,提高了调试反馈控制量的效率.同时,发现在进行PID参数调节之前对速度时序曲线进行光滑化预处理,能为进一步进行PID调节打下坚实基础,提高电机驱动模型复现机翼摇滚运动的精度.最后,通过风洞试验对给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0.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控制的关键在于根据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得到所需要的绕组电流和超前角.在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文献中超前角和绕组电流计算流程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在超前角求解过程中,计算流程的中断.改进算法首先对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是否能够同时满足进行了判断.当不能同时满足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时,给出了一种计算超前角和绕组电流的算法;当能够同时满足给定的悬浮力和转矩时,超前角和绕组电流由判别式计算,改进算法使计算出的超前角能够位于有效区间内.此外,针对计算出的绕组电流有可能超过限值的情况,对算法进行了补充.采用改进算法后,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现了样机的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