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121篇
航天技术   74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1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着陆缓冲技术在航天器回收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对着陆缓冲过程所使用的两种发动机推力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着陆缓冲过程中影响系统最终性能的因素。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初始条件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此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控制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初始条件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着陆缓冲装置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针对用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的微波功率放大器高效率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提高功率放大器功率附加效率及输出功率的设计方法。通过功率放大器内部的功率流向统计,分析了反馈电容通道对高频功率放大器效率损失的影响,进而提出在栅极-漏极之间引入反馈谐振网络,提高晶体管内部漏极到栅极反馈支路的阻抗,减少产生的功率流向内部漏极到栅极支路,降低晶体管内部通道的功率损耗,从而保证在产生的总功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流向负载上功率,实现微波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增加和功率附加效率的提高。验证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功率放大器在5.78GHz~5.82GHz频率范围内功率附加效率均高于70%,漏极效率优于80.5%,输出功率高于10.5W。证明了该方法在提升功率放大器效率方面切实可行,研究成果对提高应用于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功率放大器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3.
不平衡激励作用下周向加肋机匣振动能量传递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周向加肋机匣对整机振动的抑制机理,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加肋机匣-支承-转子耦合结构,结合振动功率流法分析了在转子不平衡激励作用下周向加肋机匣中的振动能量传递机理。 结果表明:机匣周向加肋筋诱导出的能量涡流场能够分流和耗散掉部分由转子传递至机匣的振动能量;机匣周向加肋筋改变了振动能量的传递路径,减小了机匣与支板连接处振动能量的回流现象;振动能量传递到机匣周向加肋筋后发生传递波波形的转换,携带大部分振动能量的弯曲波转换为纵波并沿加肋筋周向传递,阻断振动能量沿轴向传递至整机其他部位。 研究结果可为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以及整机减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铷频标物理系统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系统是铷频标的核心部件,通过分析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因素,对物理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物理系统采用分离滤光的三泡结构,增加了光学滤光技术,此外,物理系统还选用了磁控管微波腔。经测试,改进后的铷频标温度系数为9.7×10-14/℃,频率稳定度约为1×10-12/τ(1s≤τ≤10 000s)。  相似文献   
45.
排气式气囊最大过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排气式气囊进行数学建模,研究了排气式气囊的整个缓冲过程。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对圆柱形排气式气囊的仿真计算,得到了圆柱形排气式气囊的尺寸、初始参数等因素与最大过载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很好的验证,可以为后续气囊的设计试验提供帮助,并为中国下一步开展月球及火星着陆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针对雨衰对高频段的卫星通信造成的不利影响,采用自适应前向纠错编码(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使传输的信息量减少,提出了一种雨衰下的自适应信道分配的策略.该方法是采用调整冗余信道来保障信息信道的传输量以满足系统对误码率的要求,达到可靠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星信道资源的目的.通过仿真分析了该策略针对不同的频段和降雨情况下对呼叫产生的影响,分析中考虑了话音业务享有比数据业务更高的优先权.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冗余信道传输用于纠错的冗余信息可以保证在不产生通信中断的前提下,可以满足系统对信道误码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为了建立电磁波在亚波长等离子体薄层中传播的物理数学模型,并针对通信频段的电磁波,研究电磁波在再入航天器表面等离子体薄层中的透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再入航天器通信“黑障”现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模型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采用微分薄层法进行数值求解,获得了不同等离子体密度条件下亚波长等离子体中目标电磁波的透射特性及传播规律,揭示了截止反射效应和碰撞吸收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亚波长碰撞等离子体薄层中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8.
微放电是空间微波部件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失效效应之一,随着空间宽带多载波模式的广泛采用,多载波条件下微波部件微放电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针对周期内多载波微放电等效功率计算所采用传统经验公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差分进化算法的确定周期内多载波微放电等效功率的全局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载波合成信号功率特性进行分析,推导获得了 20个电子渡越时间内信号能量的表达式,采用二次插值法进行局部搜索,采用修正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全局优化,从而高效、准确获得全局最优解。以幅度相等、频率间隔相等的多载波信号为例,进行了等效功率的确定,与经验公式的预测结果相当,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幅度不同、频率间隔不等的多载波信号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能够指导微波部件微放电设计的最坏状态及其等效功率。所提出方法不仅适用于幅度不同、频率间隔不等的多载波信号情况,并且能够提供微放电最坏状态时的相位分布,为多载波微放电实验验证提供相位输入。所提出方法相比传统的基于经验公式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为空间宽带多载波工作微波部件微放电设计提供有效依据,在卫星转发器多载波微放电分析及设计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49.
再入飞船的通信环境所受影响主要体现于飞船周围等离子体鞘对电磁波产生衰减。为了研究飞船再入过程中衰减对通信的影响,需要建立飞船外围的三维通信衰减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适用于再入通信环境的新型通信技术。为此文章提出了再入飞船通信衰减的动态建模方法,并根据气动、热力学和电磁波理论公式提出了具体的飞船再入动态通信环境建模方案,同时阐述了各部分建模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应对黑障的新型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缓冲气囊冲击减缓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温金鹏  李斌  杨智春 《宇航学报》2010,31(11):2438-2447
本文从气囊缓冲机理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缓冲气囊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总结。缓冲气囊以其高效的缓冲性能、较轻的质量和低廉的成本等特性,成为重装空投防护与航天器软着陆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密闭型气囊、排气型气囊和组合型气囊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讨论了各个类型气囊的优缺点。然后对气囊缓冲特性的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进行了论述,对比了各类分析方法的原理与优缺点,并阐明了气囊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缓冲气囊研究的难点和应用前景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