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航空   562篇
航天技术   326篇
综合类   108篇
航天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与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等离子体的性能.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与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自主创新.本文主要介绍了空军工程大学等离子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改善飞行器气动性能和推进效能、等离子体冲...  相似文献   
912.
设计了性能参数相同的同极型和异极型径向磁悬浮轴承并应用于磁悬浮轴承转子试验系统,同时在轴向自由度分别采用有偏置和零偏置电流控制方式,通过试验系统的自由降速试验分析了不同径向磁悬浮轴承结构和轴向电流控制方式对支承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采用径向同极型结构和轴向零偏置电流控制方式能有效减少磁悬浮轴承的能量损失,对提高伞电...  相似文献   
913.
郝振洋  胡育文  黄文新  余文涛 《航空学报》2009,30(11):2156-2171
 以六相十极永磁容错电机(FTPMM)为例,通过对电机中磁力线分布的分析,得出FTPMM绕组自感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激磁感、谐波漏感、槽口漏感和槽内漏感,并分析出FTPMM的大电感是通过增加槽口漏感和谐波漏感来实现的。为提高电机优化设计的正确性,提出了新的磁路模型,并引入槽口磁压降参数和槽口计算厚度参数,得出了具有高精度的非线性绕组自感及其组成部分的解析式。最后通过有限元法(FEM)及实验验证,该解析式的精度在13%以内,并且电机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对永磁容错电机的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14.
再入飞行器鼻锥逆向喷流对流场及气动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宜生  刘伟强 《航空学报》2010,31(8):1552-1557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逆向喷流热防护系统对降低再入飞行器鼻锥物面热流的效果,获得了流场参数,回流再附点位置,物面压力分布以及热流分布。分析了逆向喷流对降低物面热流的物理机理,喷流通过与来流相互作用形成马赫盘,将来流导流到四周,不与物面直接作用形成气动加热,同时喷流回流形成低温区,降低物面与接触气体的温差,进而降低了物面热流。随着总压比率增大,这种效果越明显,气动加热越轻。为更合理分析喷流强度对流场及传热量的影响,将总压比率和流量相结合,提出了新的参数R PA。分析该参数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不同的流量与总压比率组合成相同的参数R PA,可以实现相同的激波位置、再附点位置、表面热流峰值位置和总传热量。这说明该参数可用于表征喷流强度,用以分析喷流对流场及传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5.
目前工程飞行试验中主要采用近壁热电偶测温法来确定飞行器表面流动的边界层转捩位置,由于测点离表面较近,对温度传感器量程和结构强度有较高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表面热流辨识技术确定转捩位置的基本思想和处理方法,测点可以距离表面相对较远。但是,当测点越远离受热面,辨识问题的不适定性会越强,因此需要采用仿真辨识方法来对传感器安装位置进行合理选取。在给出二维传热模型表面热流辨识算法的基础上,对两个算例进行了仿真辨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热流辨识技术确定转捩位置是可行的,能给出较为准确的转捩区域判断。  相似文献   
916.
通过对CF/S- 157PF复合材料进行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得到了质量烧蚀率,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了该参数与热流密度和烧蚀时间的数学模型,即M=0.043.q0.128·t-0.191.经检验,该回归模型适用性较好,预测精度较高,为复合材料该项烧蚀性能的评估建立了快速、有效、可靠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17.
Fe3O4/T-ZnOw composites are fabricated by depositing a layer of Fe3O4 film on the surface of tetrapod-shaped ZnO whisker (T-ZnOw) by ferrite plating method.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nd vibrating-sample magnetometer (VSM),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of ferrite plating on the Fe3O4/T-ZnOw composites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are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hemical environment with pH value at 7.5 is most favorable for the ferrite plating processes by analyzing the main peaks intensity of Fe3O4 in the XRD patterns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Fe3O4 crystalline. The increase of the ferrite plating temperature with pH value around 7.5 benefits the whole encapsulation of T-ZnOw by the Fe3O4 magnetic films. The composites exhibit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and show much lower magnetization intensity than bulk samples at the same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相似文献   
918.
在隔离段入口Ma=3(模拟飞行马赫数6.5)条件下,采用乙烯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十分困难。为解决该难题,采用了空气节流作为辅助点火措施。基于脉冲燃烧风洞直连式试验平台进行了空气节流点火试验,通过壁面压力测量,获得了节流点火的火焰发展历程。以点火时间为指标,对节流流量、乙烯当量比、节流时间等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节流流量的调节范围为0%~45%,乙烯当量比调节范围为0.6~1.2,节流时间调节范围为190~350ms。分析了三个节流参数各自的作用机理,通过数据拟合,绘制了节流流量与点火时间、乙烯当量比与点火时间的关系曲线,揭示了节流时间与点火时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919.
根据磁偶极子链近似理论对Betz环的分析结果得悉:D、d、a、h中只有3个是独立的。由上式的数值计算证明:英国的BS 6072-81标准试件设计合理,而日本的JISG 0565-82中B型对比试件的内径过小,无法达到使用目的。本文给出了改进后的合理内径尺寸。  相似文献   
920.
Measurements of dynamic parameters of atmospheric gravity waves, mainly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the momentum flux and the momentum flux divergence, are affected by large uncertainties crudely documented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By using methods of error analysis, we have quantified these uncertainties for frequently observed temporal and spatial wave scales. The results show uncertainties of ~10%, ~35%, and ~65%, at least, in the vertical wavelength, momentum flux, and flux divergence, respectively. The large uncertainties in the momentum flux and flux divergence are dominated by uncertainties in the Brunt-Väisälä frequency and in spatial separation of the nightglow layers, respectively. The measured uncertainties in fundamental wav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wave amplitude, intrinsic period, horizontal wavelength, and wave orientation are ~10% or less and estimated directly from our nightglow image data set. Other key environmental quantities such as the scale height and the Brunt-Väisälä frequency, frequently considered as constants in gravity wave parameter estimations schemes, are actually quite variable, presenting uncertainties of ~4% and ~9%,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several solar activity and seasonal atmosphere scenarios from the NRLMSISE-00 model simulated 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