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5篇
航空   91篇
航天技术   171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1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月尘对太阳电池的遮挡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月尘的沉积对月面探测器太阳电池系统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为了对月尘沉积所引起的太阳电池性能衰减进行预估,文章建立了一种月尘遮挡模型,可用于月尘遮挡效应的研究,并可作为月球探测器防尘设计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32.
利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相图分析,论述了月球卫星冻结轨道与地球卫星冻结轨道的区别,分析结果表明,月球重力场存在较大异常,会引起月球卫星轨道发生较大漂移。月球冻结轨道在田谐项影响下,还存在中等周期的漂移。仅简单考虑带谐项系数,无法求得完美的月球冻结系数。月球重力场异常对绕月卫星的影响与地球相比存在很大区别。月球轨道卫星的长期运行与控制策略的设计,不能按照地球轨道卫星的传统方法。目前使用的月球引力模型精度较差,尽管基于这些不可靠的引力模型,可以得出很多有用结论,但对未来高精度的月球探测任务来说,还存在不足,需要在将来的月球探测任务中,探测高精度的月球重力场,以利于未来月球探测航天系统的任务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33.
嫦娥二号月球卫星CCD立体相机在轨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二号月球卫星从2010年10月1日发射至今,已在轨运行近2年,除全部完成预定的工程与科学目标外,还完成了若干扩展科学试验。CCD立体相机获得了月球虹湾地区的35轨空间分辨率约为1.3m的局域立体图像,以及7m空间分辨率、100%覆盖的全月立体图像,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分辨率最高、最清晰的全月立体图像。文章在简要介绍在轨图像获取情况的基础上,对15km/100km椭圆轨道及100km圆轨道上获取的图像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拍摄时的太阳高度角对图像视觉效果以及图像信息量的影响,可为中国今后探测其他星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4.
为了获取月面巡视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相对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角锥体原理的相对定位方法。此方法无需初始值,仅利用巡视探测器获取的包含着陆器目标的影像,就可以实现巡视探测器高精度定位。通过嫦娥二期工程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可为月面巡视探测器开展科学考察任务所应用。  相似文献   
135.
嫦娥一号卫星的初步科学成果与嫦娥二号卫星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在轨运行495d,一共取得了1.37Tbyte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生产出4Tbyte科学应用数据产品。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为推动我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嫦娥二号卫星在嫦娥一号卫星取得圆满成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从发射到第一次近月制动所经历的时间由13d缩短为5d,环月轨道高度由200km降低为100km,CCD相机的像元分辨率由120m提高到10m,激光高度计测量月面高程由1次/s提高到5次/s。嫦娥二号卫星将重点开展对月面着陆区地形地貌的精细探测,试验验证相关关键技术,为探月二期月面软着陆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6.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采用CCD相机和激光高度计,对月球表面参数特征进行了测量,获得了覆盖完整、分辨率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DEM)。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可以鉴别中尺度的月球表面的地质地貌、盆地和火山等。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将有益于对月球地质演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7.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Mutual Impedance Probe (MIP), part of the Rosetta Plasma Consortium (RPC), is to measure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of Comet 67P/Churyumov-Gerasimenko’s coma, in particular inside the contact surface. Furthermore, MIP will determine the bulk velocity of the ionised outflowing atmosphere, define the spectr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plasma waves, and monitor dust and gas activities around the nucleus. The MIP instrumentation consists of an electronics board for 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7 kHz to 3.5 MHz range and a sensor unit of two receiving and two transmitting electrodes mounted on a 1-m long bar. In addition, the Langmuir probe of the RPC/LAP instrument that is at about 4 m from the MIP sensor can be used as a transmitter (in place of the MIP ones) and MIP as a receiver in order to have access to the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of plasmas at higher Debye lengths than those for which the MIP is originally designed.  相似文献   
138.
月球表面及月壤内温度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建立了月表辐射与月壤内二维非稳态导热的耦合传热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数值模拟月壤内的温度分布,主要研究了月表、月壤内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及探测器对局部月表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一昼夜期间月壤内存在明显的温差:浅层月壤处的昼夜温差较大且受纬度的影响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月壤昼夜温差降低并趋于稳定,且受纬度的影响较小。探测器的存在遮挡了月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导致其阴影区域内月表温度发生突变,新的平衡温度接近探测器底面温度,且受探测器驻留时间的影响较小;当探测器移开,月表温度又迅速恢复到原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9.
直升机砂尘环境试验风洞的温度控制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升机砂尘环境试验风洞内部的热负荷变化范围较大,高低热负荷工况下需要采取不同的调温措施,为了简便地解决其温度控制难题,在对其温度变化进行动态特性分析与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引入风速协调因子的砂尘环境试验风洞温度控制策略,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控制策略能在不同的热负荷条件下有效协调加热与制冷两种作用相反的控制措施,并将风洞内的温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0.
月球探测器加速度响应预测的时域子结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威利  刘莉  周思达 《航空学报》2015,36(3):848-856
航天器结构的日益复杂和庞大为全系统级的动力学仿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目前主要采用动态子结构法来提高分析求解效率,并解决不同设计部门之间的模型共享和技术保护问题。月球探测器软着陆阶段的冲击力学环境一般由加速度冲击响应谱描述,由于高阶振型对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要比对位移响应的影响大得多,所以在小阻尼情况下,经典的基于模态的子结构方法在相同截断频率下对加速度响应的预测精度远低于位移响应。为解决这一问题,引进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时域子结构(IBS)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预测加速度响应的降阶形式的迭代求解格式。利用探测器着陆数值模拟试验中测得的缓冲机构作用力作为激励,分别采用固定界面模态综合(CB)法和IBS方法分析了月球探测器的加速度响应。数值算例表明,后者在计算精度和求解效率方面均高于前者,并说明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子结构方法适于对月球探测器加速度响应进行高精度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