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156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1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钱进  张金华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3):44-46,64
针对反舰导弹的来袭方位、作战海域的海况,如何确定干扰弹的发射方案和舰艇的规避机动方案是箔条质心干扰战术运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动态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箔条质心干扰的效果与反舰导弹威胁方向、干扰弹发射舷角、舰艇规避机动方向、作战海域的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关系,得出了质心干扰时干扰弹发射和舰艇机动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82.
GPS接收机的相干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相干干扰的原理,分析并实验验证了GPS接收机的定位位置只与其接收天线有关,提出了4种相干干扰方法,认为分布式转发干扰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83.
一种三维航迹快速搜索方法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53  
本文提出了基于SAS的自动三维航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把约束条件结合到搜索算法中去,有效地减小了搜索空间,缩短了搜索时间,从而使三维规划能够用于实时航迹规划。在搜索过程中地形信息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算法生成的航迹能够自动回避地形和威胁。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规划任务,获得满意的三维航迹。  相似文献   
84.
动态环境中的飞行器实时三维航迹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飞行器三维航迹规划方法-SDS。该方法能够在具有预先未知威胁的飞行环境中在线实时航迹规划。当飞行器上装备的探测器探测到飞行环境中有预先未知的威胁出现时,根据探测到的信息及时更新威胁数据。SDS根据新的环境信息局部修正受到影响的航迹段来获得新的全局最优航迹。在每一时刻考虑当前已知的信息下,SDS生成的航迹是满足要求的最优航迹。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一种采用高双折射纤模间干涉的应变传感器。传感器利用注入结电流直接调频的半导体激光(LD)产生外差干涉,从而实现了干涉相位的线性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干涉相位的分辨力为一个干涉条纹的2.5%,其相应的光纤应变是36×10-6m。  相似文献   
86.
采用航路动态规划的时间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巡航导弹射程远的特点,考虑到导弹在中制导段的时间约束要求,利用导弹在线剩余时间预测方法,根据实际剩余时间和预测剩余时间得出了时间误差信号。在预定航路基础上利用时间误差信号生成侧向机动指令,通过航路动态规划,实现对攻击时间的控制。最后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三大航空集团成立后,合理地调整航线成为企业再生产的基础。航线资源的重组要符合航空公司经营策略,即低成本策略、差异策略还是集中一点策略。在分析经营战略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航线重组的策略。每种策略都要本着提高航线网络的质量和航班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88.
依托2012—2015年福建空管分局进近情况及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航班延误情况,由专家及一线管制员为各因素不同延误等级所占比重进行打分,建立延误等级模型,再通过打分情况建立物元评估模型,得出关联隶属度评估机场综合延误程度,以及使用临时航线前后延误程度的变化,最后,得到了福州长乐机场延误影响因素及综合延误程度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9.
90.
Abstract

Participants (N = 78) studied a visualization of a route through a complex building and walked that route in the real building without further assistance. Erroneous turns on the route as well as indicators of uncertainty such as hesitations were assessed. Three types of route visualizations were compared: (1) an allocentric, map-based visualization with the route indicated in floor maps, (2) an ordered sequence of pictures of decision points shown from the egocentric perspective, and (3) an animation showing a virtual walk of the route from the egocentric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to the experimental variation, gender differences, differences in visual-spatial abi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wayfinding strategies were considered as predictor variables. Wayfinding performance did not differ between allocentric (map) and egocentric (decision point pictures and animation) visualizations. However, wayfinding performance was better with animated than with static egocentric visualization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to encode visual-spatial information from the visualization played a critical role for route learning. Self-reported sense of direction related to egocentric wayfinding strategies also predicted wayfinding performance.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attributable to differences in visual-spatial abilities and egocentric wayfinding strategies. Interactions between visualization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ere not found. It is concluded that animations of virtual walks are suitable to convey route information in complex buildings.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route knowledge from maps is possible but might depend on the comprehensibilit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