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6篇
航空   292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68篇
航天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01.
氢气添加对RP-3航空煤油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氢气添加对国产RP-3航空煤油燃烧特性的影响,在定容燃烧反应器中实验测量了初始压力为0.1MPa、初始温度分别为390,420K、当量比范围为0.8~1.5时RP-3航空煤油/氢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与马克斯坦长度,分析了掺氢比对火焰发展结构、层流燃烧速度及马克斯坦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的提高,在火焰发展过程中,火焰前锋面逐渐出现裂纹或褶皱,火焰的不稳定性逐渐增强;随着混合气当量比或掺氢比的升高,RP-3航空煤油/氢气混合气的马克斯坦长度逐渐减小;当混合气当量比从0.8升高至1.5时,RP-3航空煤油/氢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量比为1.2时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达到最大;同时,随着初始温度或掺氢比的升高,RP-3航空煤油/氢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02.
李明辉 《航空动力学报》2017,44(7):71-75, 97
永磁同步曳引机是典型的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系统,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dq轴电流存在耦合,传统的PI控制器无法实现解耦,提出一种基于内模控制原理和空间矢量算法相结合的高性能永磁同步曳引机解耦控制方法,用内模控制策略控制理想电机模型,对定子电流交叉耦合电势动态解耦,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同时在整个电流闭环过程中对参数摄动和外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的电机参数和检测硬件,试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03.
喷雾共沉积石墨增强锌基复合材料的低频内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ZA27合金中添加50mg.g-1Si并采用喷雾共沉积技术制备了石墨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的锌基复合材料。采用多功能内耗仪对材料的低频内耗(1Hz,4Hz)行为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复合材料的内耗值大小与温度显着相关,较低温度时复合材料的内耗值低于喷雾沉积材料;随着温度的上升,40℃以后高于喷雾沉积材料;同时随石墨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内耗值逐步提高且不同频率条件下内耗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值线性上升。分析了石墨复合前后材料的主要内耗机制。  相似文献   
404.
重整制氢反应器的种类和研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重整制氢的方法和重整制氢反应器的种类及其特点.重整制氢的方法有3种:水蒸汽重整、部分氧化重整、自热重整.重整制氢反应器有3种:管式反应器、板式反应器和微通道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结构简单;板式反应器易于拆装和扩大规模,并且传热效率高,其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微通道反应器在传热、恒温等性能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管式反应器和板式反应器,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05.
航空高强钢低氢脆电镀锌-镍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航空高强钢低氢脆电镀锌-镍合金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在酸性氯化物体系下锌-镍比、电流密度、温度及添加剂等工艺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得到镍含量达到13%~15%,耐蚀性能、低氢脆性能满足要求的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406.
层板结构内部换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已研究流阻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扰流柱柱高、柱形,对两种类型结构的层板进行内表面换热系数的测量、分析。层板内表面上的换热系数随冲击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冲击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方形扰流柱的换热情况要稍好于菱形扰流柱、圆形扰流柱,并且柱子高低对流场影响很大,尤其是C 型绕流方案。基于换热体积和换热面积之比特性尺寸的努谢特数与冲击雷诺数之间成对数线性关系,并整理出准则关系。  相似文献   
407.
为了深入理解敞口式离心喷嘴雾化机制,基于界面追踪法VOF(volume of fluid)和RNG(renormalization group)湍流模型对敞口式离心喷嘴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PDPA(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及单反相机测得的喷嘴出口速度和雾化锥角一致性较高.清晰地捕获了中心空气涡结构及喷嘴内部的回流区,展现了切向孔与旋流室的交互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液膜厚度演变特性及喷嘴内外速度场发展规律.随着喷注压降的增加,破碎长度降低,打开长度及喷雾角增加.揭示了敞口式离心喷嘴独特的流动机制,为喷嘴雾化性能预测及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8.
对B-P本构模拟材料率相关塑性变形和循环硬化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odner-Partom统一黏塑性本构理论(B—P模型)进行了修正,改善了其对材料加载速率相关的黏塑性和循环硬化的模拟精度。改进模型包含两个各向同性硬化内变量:一个用于描述小非弹性应变范围内快速的各向同性硬化。另一个以缓慢的演化速率来表述大的累积非弹性变形,如循环硬化过程中非弹性应变累积。利用ABAQUS的用户材料子程序将改进模型编成有限元计算代码,通过对镍基合金Udimet 720Li率相关黏塑性特征的本构模拟对其进行了验证,并与B-P模型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以更高精度、更加灵活地对材料的非弹性力学行为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409.
Observations of H2 line emission in galactic and extragalactic environments obtained with the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 are reviewed. The diagnostic capability of H2 observations is illustrated. We discuss what one has learned about such diverse astrophysical sources as photon-dominated regions, shocks, young stellar objects, planetary nebulae and starburst galaxies from ISO observations of H2 emission. In this context, we emphasise use of measured H2 line intensities to infer important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the gas temperature, gas density and radiation field and we discuss the different possible excitation mechanisms of H2. We also briefly consider future prospects for observation of H2 from space and from the ground. Based on observations with ISO, an ESA project with instruments funded by ESA Member States (especially the PI countries: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ISAS and NASA.  相似文献   
410.
圆柱尾迹影响平板边界层转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氢气泡和染色液流动显示的方法,在水槽中研究了圆柱尾迹对平板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重点讨论圆柱与平板的流向距离和法向距离以及圆柱直径等几何参数对边界层转捩的不同作用,发现平板边界层转捩开始点的位置由尾迹与边界层作用的初始位置决定,这一位置由圆柱与平板的相对几何位置来确定。转捩区长度与边界层内部流体性质、扰动强度等有关,同时也受到圆柱、平板相对几何位置的影响。对转捩区近壁二次涡的产生和演化进行分析,发现尾迹对平板边界层的扰动是通过在近壁面诱导二次涡并影响二次涡的后续运动来体现,二次涡及其演化是边界层转捩位置大为提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