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航空   523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99篇
航天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军用涡轮螺旋桨飞机内部装饰降噪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涡轮螺旋桨飞机的噪声来源及主要传播途径 ,阐述了舱内噪声的控制与降噪设计原理 ,并进行了降噪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42.
试车台排气噪声强,达标治理难度大,把研制的内插管扩张室消声器应用到试车台排气塔上,具有降噪效果显,性能稳定,流阻小,耐温性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和造价低的优点。现已建成8座内插管扩张室消声装置,其中A109排气塔顶最高噪声级为77dB(A),总的降噪能力在70dB以上,为国内大型发动机试车台的消声工程全面达到工业噪声控制和环保标准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843.
7075铝合金板材残余应力深度梯度的评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提高航空结构件残余应力的测试精度, 意味着可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减轻重量及降低成本, 然而现有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如钻孔法、X 射线法等) 只能测定构件外表面与浅表层的残余应力。为此, 引进一种被称为裂纹柔度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新技术, 对7075 铝合金板材在T73, T7351, T7352 与T7353 状态下的内部残余应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与评估。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残余应力测试新技术不仅能测定7075 铝合金板材的全厚度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应力梯度, 而且比逐层钻孔法与X 射线衍射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844.
用矩量法求解闭合导体目标的电场积分方程或磁场积分方程将得到不正确的表面电流。提出了一种确定正确表面电流的有效方法,即正确的表面电流由非谐振模电流和归一化的谐振模电流与一未知复因子的乘积组成,通过令闭合导体内给定点的总电场为零可得该未知复因子。计算了一无限长理想导体圆柱谐振时的表面电流,所得结果与解析解一致,进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5.
风洞阻塞度对起落架气动噪声测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风洞阻塞效应对起落架气动噪声测量的影响,用基于S-A湍流模式的延迟分离涡模拟(DDES)对四轮基本起落架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不同截面积的滑移壁面计算域模拟模型安装在不同截面积风洞中的效应,并通过将底面和侧面设为远场边界条件模拟了无风洞起落架的流动条件。阻塞度从0变化到8.8%,根据所得到的非定常流场计算了时均表面压力分布和表面声压级分布。计算显示表面声压级总体上随阻塞度增大而减小;存在一个4%~5%的阻塞度阈值范围,在此范围内表面声压级发生突然变化,大于或小于该阈值范围时表面声压级受阻塞度的影响不大;对阻塞度变化最敏感的部件为前轮,而后轮最不敏感。这说明不同阻塞度下模型的气动噪声特性与平均流动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6.
基于早期的涡轮噪声经验预测模型和涡轮噪声试验数据,对影响涡轮噪声的关键涡轮参数进行了分析,发展了改进的多级涡轮噪声经验预测模型.该模型由单级涡轮噪声计算、涡轮噪声在下游涡轮级中传播的衰减量计算和各级涡轮噪声叠加3个部分组成.采用涡轮噪声试验数据对单级涡轮噪声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单级涡轮噪声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误差小于1.5dB.由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涡轮噪声叶片排衰减经验预测模型也被应用于该改进的多级涡轮噪声经验预测模型中.与早期经验预测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计算方法更合理,噪声预测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847.
旋翼桨涡干扰噪声开环桨距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剑波  陆洋  徐锦法  王超 《航空学报》2014,35(11):2901-2909
直升机在斜下降飞行时旋翼产生的桨涡干扰(BVI)噪声十分严重,桨距主动控制是降低旋翼BVI噪声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摸索其对旋翼BVI噪声的影响规律并阐释其机理,开展了开环桨距主动控制对旋翼BVI噪声的影响研究。建立能够计入开环桨距主动控制的旋翼自由尾迹模型,并结合翼型气动力模型及基于FW-H(Ffowcs Williams-Hawkings)方程的旋翼载荷噪声计算模型,建立旋翼BVI噪声开环主动控制模型。以40%缩比的4桨叶BO-105直升机模型旋翼为算例,在风洞配平状态下开展开环桨距主动控制对旋翼BVI噪声的影响研究。通过分析算例旋翼在不同相位、幅值的桨距主动控制下的BVI噪声声压级、桨盘气动载荷及桨盘迎角分布,总结出开环桨距主动控制影响旋翼BVI噪声的规律,并初步阐释了其机理:适当的桨距主动控制可改善桨盘迎角分布,降低桨涡干扰位置附近的桨叶气动载荷,从而降低BVI噪声。  相似文献   
848.
基于前缘平行射流的缝翼噪声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缝翼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缘平行射流的缝翼噪声控制技术,利用数值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其噪声控制机理。采用FREQUENZ两段翼型,利用DDES混合方法进行二维非定常数值计算,获取声源分布,采用FW-H积分获得远场噪声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平行射流基本不影响翼型的气动力特性,同时缝翼的中低频噪声得到有效的抑制,宽频噪声强度也有所减弱。通过对时均流场和瞬态流场的分析,初步阐述了两种降噪机理:(1)平行射流与缝翼尖端分离流相互作用,改变了剪切层中的大尺度拟序结构,展向涡的尺度及其不稳定性均得到有效抑制,从而减弱了剪切层与缝翼压力面撞击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达到降低声源强度的目的;(2)射流减小了回流速度,削弱了声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849.
:起落架噪声可以看成是一系列结构件单独引起的气体扰流噪声以及这些不同结构件相对位置引起的干扰噪声的耦合.为了降低起落架气动噪声,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射流的主动控制技术.以某型飞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在其扭力臂背风面施加射流,利用分离涡脱模拟方法对其支柱和扭力臂结构简化模型的周围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获取声源分布,采用FW-H积分获得远场噪声特性.结果表明:边缘射流能够有效抑制干扰噪声和支柱噪声,起落架的中频噪声得到一定幅度的下降,宽频噪声强度也有所减弱;射流改变扭力臂尾涡的脱落状况,可以减轻甚至消除涡脱落对支柱的冲击,从而减弱了支柱表面由于撞击而产生的脉动压力,达到降低声源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0.
基于LES与FW-H方程的圆柱-翼型干涉噪声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大涡模拟(LES)结合Ffowcs Williams-Hawkings(FW-H)方程研究了圆柱-翼型干涉噪声的频谱特征和四极子噪声的影响.流场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声场获得了与实验相一致的频谱形状,翼型前缘30%弦长为主要干涉噪声源.针对计算与实验展向高度不同的问题,首先基于相关函数为三角函数的假定推导了展向修正公式,并与相关文献采用矩形函数、指数函数及高斯函数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修正方法修正量差别高达7.6dB,三角函数与矩形函数修正效果类似,优于高斯函数,指数函数修正效果最差.分别采用固体壁面和可穿透数据面作为积分面,研究了体声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马赫数下四极子噪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