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建立了立式旋转试车台,研究了高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地面静止及不同过载(15gn,15gn;35gn,15gn)条件下点火对比试验,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在不同过载条件下内弹道性能以及绝热层和喉衬的烧蚀规律。试验表明,随着过载增加,发动机压强增大、工作时间缩短;横向与轴向的组合过载恶化了烧蚀环境,使喉衬出现偏心烧蚀。  相似文献   
32.
卫星搭载导线着火前期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导线绝缘层的过热及由此发生的着火和燃烧是载人航天飞行器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研究微重力下导线绝缘层的可燃性对于预防飞船中火灾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了SJ-8卫星搭载实验项目导线着火前期特性硬件研制以及实验情况.实验中获得了导线着火前期的温度和辐射特性.在搭载实验中,研究了导线过载电流和导线捆绑方式对导线绝缘层着火前期特性的影响.同时将微重力下的实验结果与地面功能模拟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重力环境下自然对流基本消失,导线和电子电气元件的散热情况恶化,在过载的情况下,就可能过热,从而导致失火.搭载实验中导线先期着火征兆的获得,将为开发我国微重力下的着火监测和早期报警装置提供新的技术途径,为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器内安全防火的工程技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33.
热平衡试验是航天器热控设计的重要环节,外热流模拟和测量是热平衡试验的两个关键因素。两者的不准确将给热平衡试验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因此热流测量技术是热平衡试验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使用的热流计测量低热流密度时存在较大误差,为此研制一种高精度热流计——热屏绝热型热流计来测量热流。该热流计主要包括敏感面和热屏两部分。敏感面用来测量热流,热屏则为敏感面提供一个绝热环境。其关键技术是在热屏和敏感面充分隔热的基础上,采用跟踪控温的方法使热屏和敏感面的温度相同,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热交换可以忽略。文章利用热分析计算分析了该热流计其敏感面和热屏的等温性能满足热流测量要求;并利用试验证明了跟踪控温技术可行,热屏和敏感面温度一致,从而说明了该热流计测量热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根据内绝热层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作用,对其提出了若干要求;根据内绝热层的烧蚀机理,推导出内绝热层炭优厚度计算公式;根据燃烧室壳体对热防护的要求,给出了确定内绝热层设计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的化学烧蚀模型。模型考虑了发生在绝热层烧蚀表面的五种化学反应。绝热展在烧蚀过程中按材料物性变化情况分为碳化层、原始材料层,中间假设为一热解面。在内绝热层烧蚀模型中建立了内绝热层表面烧蚀过程的能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并运用动边界热传导差分求解出绝热层内部的温度场。用该模型对一种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的烧蚀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发动机试验解剖测量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6.
丁腈/石棉/SiO2绝热材料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丁腈/石棉/SiO2绝热材料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改进其耐低温和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合理选择丁腈橡胶,石棉和白碳黑的品种,可以提高该绝热材料的综合性能;采用合理的炼制工艺,使新绝热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的NBR或酚醛性的NBR绝热材料。  相似文献   
37.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质量损失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较完备的烧蚀模型,采用了动边界显式差分格式,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的烧蚀及其温度场进行了耦合计算。计算得到烧蚀率、炭化率、烧蚀厚度和炭化厚度,以及根据绝热层的工作时间计算出内绝热层的质量损失及发动机工作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后效炭化质量损失。采用该方法不仅能使内绝热层设计更为合理,而且为后效推力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关于墙体的保温与隔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夏热冬冷旧居民楼墙体外保温改造实例的分析与计算,说明保温材料的选择,自然通风方案的确定对室内热舒适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针对牵引发电机汇流环产品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列举了5种型号的交流传动内燃机车配套汇流环绝缘结构,提出了汇流环绝缘结构优化的设计方案。检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结构满足额定电压低于1 346 V的牵引发电机使用要求。这为以后设计不同要求的汇流环绝缘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高温真空绝热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真空绝热原理提出一种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新型高温真空绝热板(High-temperature vacuum insulation panel,HT-VIP)。在多孔碳化硅泡沫芯材表面包覆多层碳纤维布,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热解碳的方法对外壳碳纤维体进行增密,然后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Polyme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玻璃碳对材料进行致密化处理,最后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工艺沉积SiC涂层对材料进行封装,制备出一种具有耐高温、密度低、强度高、低导热以及抗热冲击的新型高温真空绝热复合材料。制备的致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材料内部为真空状态,材料密度为0.81g/cm3,抗压强度为8.75 MPa。当温度为100~900℃时,高温VIP有效热导热系数从0.20 W/mK逐渐增加到1.16 W/mK,比C/C和C/SiC复合材料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