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9篇 |
免费 | 223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16篇 |
航天技术 | 113篇 |
综合类 | 89篇 |
航天 | 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火星大气环境对飞行器进入带来了新的挑战,气动力预测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火星探测器的高超声速进入问题,利用三维并行程序求解流体力学Navier-Stokes方程,分别考虑真实气体模型和完全气体模型,分析模型及参数对气动力特性预测的影响,旨在得到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火星进入器气动力特性预测模型.采用真实气体模型对海盗号进行了沿飞行轨道的数值模拟,气动力特性预测结果与飞行数据一致,验证了火星大气热化学模型及数值方法.分别采用真实气体模型和完全气体模型对海盗号升力式进入和探路者号零攻角进入进行了气动力特性预测,结果表明采用等效比热比的完全气体模型的预测值非常接近真实气体模型,偏差均在1%左右,配平攻角相差约0.4°,来流比热比模型的气动力特性预测值偏差很大.火星进入器的气动力预测建议采用真实气体模型和等效比热比完全气体模型. 相似文献
942.
综述了燃机发电机组控制中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指出了燃机传统控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特点,阐述了用于现场总线控制的组态软件的发展,论述了现场总线技术在燃机控制中的应用,最后,对我国燃机动力工程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3.
氧气体扩散电极是电化学CO2浓缩器的关键因素之一,氧电极催化能力的研究有利于提高CO2的转移指数和转移速率。通过活性炭的预处理及Pt/C粉制备方法的选择,改进了氧电极的制备工艺。此外,以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为基础,得到了氧电极Pt/C粉的最佳制作条件。 相似文献
944.
针对标准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存在训练速度较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NFIS方法。该方法利用共轭梯度法对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的训练算法进行改进,在训练过程中采用Fletcher—Reeves方法计算上次搜索方向对新搜索方向的影响因数。应用该方法对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进行分析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5.
通过5点Gauss-Hermite积分拟合粒子与固壁碰撞后,反弹速度和角度的概率密度分布试验数据,建立粒子与固体碰撞/概率反弹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直升机用整体式预旋与非预旋进气粒子分离器气固两相流场数值模拟,并与另外两种常用的粒子与固壁碰撞反弹模型(平均恢复系数模型、完全弹性碰撞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上述3种碰撞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AC粗砂的分离效率;对于C级砂,基于完全弹性碰撞模型的预测结果则过低;基于平均恢复系数模型的预测结果明显偏高,有预旋时尤其明显;而基于概率反弹模型的预测结果处于两者之间,与试验结果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946.
针对在测量某型燃气轮机涡轮出口截面的总温时出现的热电偶失效、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对故障电偶进行了分解和能谱分析,发现故障是由偶丝氧化及碎裂的填充水泥的影响导致偶丝断裂造成的.结合涡轮出口的特定测量环境,研制了1种能够在高温氧化环境中长期可靠使用的总温测量热电偶.介绍了新型热电偶结构、感温元件以及采用的支杆填充方式,并对新型热电偶进行结构和精度分析.通过发动机考核试验,证明新型热电偶工作可靠,测量数据准确有效,可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出口总温测量.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为了探究船舶燃气轮机冷却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内肋片角度的改变对颗粒沉积特性的影响,以7种不同肋片角度及1种弯头处加导流片的肋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F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各种冷却结构的流动换热性能以及颗粒沉积特性。结果表明:当肋片角度改变时,内部通道的流动换热和弯头壁面的沉积率存在很大差异。肋片角度为45°的内部冷却通道的换热性能相比于换热性能最差的E型肋的平均努塞尔数高了25%;肋片角度为60°时,弯头壁面和弯头后壁面的沉积率最低;肋片角度为90°时沉积率最高;肋片角度为135°时换热性能最差,弯头壁面沉积率最低。肋片角度的改变对弯头侧壁的沉积率和各个部分的撞击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增加导流片可以有效降低弯头壁面的捕获率和沉积率以及弯头侧壁的沉积率、撞击率和捕获率。 相似文献
950.
中心进气复杂旋转盘压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进气具有两个出口的旋转盘系统中静盘表面沿半径方向的静压分布由实验方法获得.针对转速、冷却气体流量以及叶片冷却孔的存在与否对腔内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静盘表面静压沿半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静盘表面静压随着总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转速增加而降低.当减少盘面出流孔的数量时,静盘表面静压将会增加.当冷却气体流量较大时,盘腔内不能形成明显的旋转核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