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9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585篇
航空   2953篇
航天技术   429篇
综合类   538篇
航天   5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一种基于高分辨率距离像自动目标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距离像的联合对准与识别新方法。该方法结合功率变换的使用,在利用8米雷达目标实测数据进行的识别实验中,获得了较高的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32.
细长尖头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涡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细长尖拱旋成体大迎角背风侧非对称涡系结构以及与沿轴向交变的侧向力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解的是N-S方程,采用Jameson中心格式,湍流采用修正的B-L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在头部开始产生非对称涡,形成二次涡的机理以及在背风侧形成集中涡的过程.从而说明了采用集中涡来模拟这类流场的正确性,表明了二次涡对多个脱体集中涡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33.
测试了IMI834高温钛合金在600~750℃的空气中热暴露100小时后拉伸性能,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暴露前后的组织变化及拉伸断口,认为表面氧化是造成合金热暴露后塑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基体组织内有序α2相和硅化物的析出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造居了合金热暴露后的强度和塑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34.
六类高超声速激波-激波干扰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粘性全N-S方程,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对Ⅰ到Ⅵ六种类型的激波一激波干扰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采用了二阶Harten-TVD格式,LU隐式算法以及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每种类型都得到了清晰的干扰流场结构,其中Ⅳ型干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指出,由入射位置差异引起的不同类型激波-激波干扰结构有很大不同,对壁面压强分布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5.
高雷诺数时串列双圆柱脉动压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风洞实验给出了二维串列双圆柱在高雷诺数时(分别为Re=3.25×10~5和Re=6.5×10~5)的脉动压力分布。实验在低湍流度的均匀流中进行,模型表面光滑。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二种分别属于高亚临界和低超临界雷诺数下,串列双圆柱不同间距比时的脉动压力分布差别很大。Re=3.25×10~5时前后圆柱间的相互干扰对圆柱表面脉动压力分布的影响要比Re=6.5×10~5时大得多,而且二者干扰的规律和特性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6.
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某轴对称超声速进气道,在不同幅度和频率的出口扰动压强下的进气道内结尾正激波的运动情况,得出了进气道内结尾正激波运动特性和扰动压强的频率和幅度的关系。在计算中,本文采用了多块结构化网格,控制体积的界面无粘通量采用三阶迎风格式插值获得,同时采用了minmod通量限制器,以确保在激波处的解的物理特性;扩散通量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插值获得。定常计算采用当地时间步法,非定常计算采用双时间步法。离散的代数方程采用交替方向迭代法求解。  相似文献   
37.
超机动性技术及其战术优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新型战机机动性要求的提高及飞机在大迎角下过失速状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型战机的超机动性技术。首先对超机动性的技术内涵、判断准则做简要介绍,然后对现代近距空战中,战机采用超机动性技术可能取得的战术优势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8.
液氮纯度是液氮产品非常关键的一个技术指标.液氮纯度的在线跟踪测量是通过测量液氮中的氧含量来实现的.在多年来的液氮在线分析及液氮出库分析过程中,发现氧含量测量结果普遍偏低.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大量的实验数据,找到了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给出了科学的修正办法,为以后液氮生产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一种以后掠75.7°薄三角翼为主要特征的典型航空航天飞行器模型,在激波管风洞马赫数为11.9和15.4两种条件下,攻角范围20°~50°,用模型自由飞方法测量了它们的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特性。相应的实验雷诺数分别为3.19×10~4和1.64×10~4,这两种流动条件均属于稀薄气流的滑流区。 实验结果表明在M_∞=11.9和15.4两种条件下,两种剖面外形模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随攻角加大而递增,其变化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对马赫数并不敏感;但从体轴系来看,不仅两种模型的轴向力系数不同,而且因粘性干扰的缘故,同一模型A在M_∞=15.4时比M_∞=11.9时有相对较大的轴向力系数,但两者随攻角变化的规律一致,且当α>45°时接近牛顿值。此外,实验表明两种模型的压心系数随攻角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0.
本文定性分析了开式分离的性状,并对钝锥有攻角超声速绕流的开式分离作了数值模拟。分析指出,开式分离可能存在两种形态,第一种分离线的起点为正常点,第二种分离线的起始为鞍、结点(包括螺旋点)的组合。对于第一种形态,分离线的起点是横向分离的起始点,除分离线外,分离面上的流线不是从分离线的起点发出的。对文中计算的情况,流动属第一种开式分离。计算证实了定性分析的结论。计算和分析均指出,对第一种开式分离,在分离的起始区域,分离流面尚未卷曲,但在下游,则变成卷曲面。文中还研究了围绕物体的流管在分离诱导下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