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08篇 |
免费 | 1579篇 |
国内免费 | 175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929篇 |
航天技术 | 1393篇 |
综合类 | 1094篇 |
航天 | 16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271篇 |
2021年 | 397篇 |
2020年 | 394篇 |
2019年 | 403篇 |
2018年 | 378篇 |
2017年 | 454篇 |
2016年 | 508篇 |
2015年 | 436篇 |
2014年 | 547篇 |
2013年 | 481篇 |
2012年 | 546篇 |
2011年 | 609篇 |
2010年 | 488篇 |
2009年 | 461篇 |
2008年 | 455篇 |
2007年 | 470篇 |
2006年 | 427篇 |
2005年 | 366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97篇 |
2002年 | 241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95篇 |
1999年 | 169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76篇 |
1996年 | 149篇 |
1995年 | 127篇 |
1994年 | 155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115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2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自行研制的高速采集系统,通过测量和数据处理软件来实现角速度波动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利用定时测角原理实现瞬时角速度的测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对声管双传感器传递函数法测量中由传感器灵敏度差异带来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根据已知确定界面反射系数可确定传感器传递函数,并可求其灵敏度比的原理提出了声管中双传感器灵敏度标定的新方法.空气声管中对刚背衬下已知传递函数进行了实验验证;水声管中气体背衬时,分别在常压和打压情况下对新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说明了新方法的可靠性,克服了水声管中无法用交换传感器获得灵敏度补偿的困难. 相似文献
995.
从GenBank上下载所有1978-2009年在中国分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及所有同期在中国分离的A型流感病毒(宿主包括人、猪和禽)的PB1、PB2、PA、NS、NP和M基因的序列,将这些基因序列与2009年在中国发生的墨西哥H1N1流感病毒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BMCMC法分析,绘制BMCMC进化树,结果揭示中国发生的墨西哥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相对独立于中国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M基因相对独立于中国国内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和禽源流感病毒;PB1基因包含在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分群内;PB2基因和NS基因与国内重排的流感病毒相关,但相对独立于国内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和禽源流感病毒;PA基因包含在国内禽流感病毒的分群内;NP基因则与国内传统的猪流感病毒相关,但相对独立于国内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和禽源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火箭发动机全尺寸泵后供应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运用脉动压力发生器设计了一种宽频水力激振系统,开展了液流试验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力激振系统可以在0~1200Hz的频率范围内,产生时域幅值超过1.5MPa、高信噪比的压力脉动信号,达到了宽频率范围、高激励幅值的目的。通过对电动机转速的控制实现激励频率的可控变化,以满足不同频率激励策略的要求。提高管路系统的入口稳态压力,可以提高激振信号的幅值。通过合适的局部流阻分布,可以在宽频范围内提高水力激振信号的幅值,提高信噪比。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研究了线性离散随机系统的模型降阶和最优输出反馈矩阵的设计问题。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不需要对原系统进行Anderson-Moore的迭代计算,直接利用求得的降阶模型解出近似的最优输出反馈阵。文中举例说明了设计方法的应用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插入式机翼下壁板对接具有双剪传力稳定、疲劳性能好的优点,但其结构中心线在对接区变化明显,会带来附加弯矩。为尽量减小对接区的附加弯矩,提出了在建立飞机骨架模型时即优化中央翼下翼面外形面相对外翼下翼面的位置方法。基于插入式机翼下壁板对接结构的特点,阐述了对接结构偏心的来源和附加弯矩的形成;针对某A型飞机的对接结构计算了偏心值,并利用力法对附加弯矩在对接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以某A型飞机的对接结构为基础,建立了4组插入式下壁板对接结构的模型,每组模型的中央翼下翼面位置相对外翼的不同;分别用力法和有限元法对附加弯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优化中央翼下翼面外形面的相对位置达到减小对接区附加弯矩的目的。描述了另外两种下壁板对接形式的附加弯矩情况,并和插入式的进行了简单比较。最后,总结了为减小区域附加弯矩及其不利影响在对接结构设计上需要注意的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