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59篇 |
免费 | 949篇 |
国内免费 | 97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909篇 |
航天技术 | 1259篇 |
综合类 | 682篇 |
航天 | 1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98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283篇 |
2019年 | 270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265篇 |
2016年 | 332篇 |
2015年 | 295篇 |
2014年 | 421篇 |
2013年 | 322篇 |
2012年 | 386篇 |
2011年 | 468篇 |
2010年 | 312篇 |
2009年 | 306篇 |
2008年 | 339篇 |
2007年 | 355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型化太阳敏感器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设计使用了抗辐射加固COMS APS图像传感器芯片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利用FPGA实现了对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控制和对图像数据的检测、采集、缓冲、预处理以及传输,同时协调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最后,给出了这种小型化太阳敏感器的标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可以基本达到国际航天同类产品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2.
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射控制系统冗余技术在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运载火箭大多采用并联PLC发射控制方式来提高发射的可靠性,在实际发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此方式本身存在着一定影响可靠性的潜在问题,一些问题会导致发射的推迟。本文从现有PLC发射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种替代的冗余架构解决方案,以可靠度计算数学模型为基础,对各种冗余方式进行可靠性和系统平均寿命的评估与分析,得出可靠性与系统平均寿命综合结果最优的冗余系统架构,对PLC在运载火箭发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基于并行蚁群优化的多UCAV任务分配仿真平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无人作战飞机(UCAV)协同作战是UCAV参与战斗的主要模式,而多UCAV任务分配是多UCAV协同作战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现有多UCAV任务分配方法中所存在的计算量大、运行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蚁群优化(ACO)的多UCAV任务分配方法。在构建多UCAV空战优势矩阵的基础上,给出了综合态势评估函数;随后阐述了基本ACO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用并行ACO算法解决多UCAV任务分配问题的实现方法;最后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开发了一种基于并行蚁群优化的多UCAV任务分配仿真平台。实践证明该仿真平台具有良好、开放的可扩展性,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质量矩控制导弹的动力学方程简化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介绍了径向基单隐层神经网络进行误差补偿的算法原理,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采用方法的稳定性。在给出了质量矩导弹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和简化后的方程后,用所提出的方法设计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误差补偿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97.
飞机装配中铆接部位的孔垂直度直接影响铆钉的连接质量和疲劳寿命,进而影响飞机的力学性能。为了保证飞机铆接垂直度要求,必须分析自动钻铆系统法向误差的影响因素。首先,确定了倾角误差、数学模型的线性误差与法向误差的关系。其次,给出了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参数的选取规律,并研究了其对位姿标定的影响。最后,实验验证了安装参数优化后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法向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提升自动钻铆系统的法向精度,进而保证孔垂直度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99.
进行自由空间的光通信或空间对抗,需要在卫星间实现精确的跟踪与瞄准。因为地面测控站的设置非常有限,指令与数据注入的范围受到很多限制,所以要求这种跟瞄在很多时候是无主控制状态下完成的。提出了一种利用在地面测控站的范围内向星上数管中心注入目标卫星、本体卫星的轨道参数,其它时间依靠自主导航飞行和GPS修正的方法,结合本体星的姿态测量、振动测量实现卫星瞄准指向的方位角与俯仰角的精确控制的方法,提高了在地面站无法注入指令与数据时卫星的捕获概率。通过仿真,将计算结果与卫星仿真工具软件STK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一致。最后在嵌入式DSP平台上实现了这一策略。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