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航空   269篇
航天技术   534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5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一种GEO卫星星敏感器热控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解决目前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星敏感器热控设计复杂、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辐射小舱式星敏感器热控设计方案。以东方红-4(DFH-4)平台GEO卫星星敏感器采用辐射小舱式热控设计方案为实例,利用热分析软件TMG建模进行了热分析验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其布局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辐射小舱式热控设计方案时,星敏感器的在轨预示温度范围在-26.2~+22.2℃,能很好地满足其温度指标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可为GEO卫星上同类设备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2.
基于PCRLB的低轨星座对自由段多目标的多传感器调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轨星座跟踪自由段目标背景下的多目标多传感器调度问题.论述了自由段目标运动模型和星载红外传感器测量模型.考虑到目标出现的时空不确定性,面向系统的跟踪性能,建立了基于突发事件和滚动周期的调度框架以及调度与跟踪的闭环结构.基于此,建立了调度的具体算法.特别地,以调度周期内系统的信息增量最大化为目标,详细设计了基于PCRLB的调度策略性能指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在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13.
针对突防发动机轨控推力较小,难以产生在拦截器末制导段内成功突防所需的机动过载的实际情况,提出避开拦截器机动性能最强的末制导段,而选择在拦截器自由飞行段和末制导结束后实施“二次机动变轨”的突防方案,旨在解决弹道中段机动突防方案的有效性问题.建立了推力方向、推力持续时间等轨控发动机主要控制参数的优化规划模型,提供了基于遗传...  相似文献   
314.
提出了一种采用结构总体最小二乘(Structured total least squares, STLS)进行卫星惯量矩阵在轨估计的方法,与当前估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考虑敏感器测量噪声时能获得一致估计。首先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到估计方程,针对该方程的特点定义了惯量矩阵的STLS估计,并使用结构总体最小范数(Structured total least norm, STLN)算法进行求解。证明了当噪声为高斯分布时该STLS估计为极大似然估计,给出了该STLS估计具有一致性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验证了文章所提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15.
张楷田  楼张鹏  王永  陈绍青 《航空学报》2015,36(12):3910-3918
针对太阳帆、太阳电混合推进航天器日心悬浮轨道保持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为解决基于局部线性化模型设计轨道保持控制器时存在的控制精度不高、模型精确性过度依赖等问题,应用自抗扰控制(ADRC)技术设计了轨道保持控制器。首先,采用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CRTBP)模型推导了混合小推力航天器日心悬浮轨道动力学方程;然后,考虑系统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估计和补偿的轨道保持控制方法;最后,数值仿真表明存在系统模型不确定性、初始入轨误差及地球轨道偏心率扰动等因素的情况下,所设计的控制器仅需很小的速度增量即可实现高精度的日心悬浮轨道保持控制。  相似文献   
316.
Chang’E-2 (CE-2) has firstly successfully achieved the exploring mission from lunar orbit to Sun–Earth L2 reg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design problem of transfer trajectory and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 the visible segment of Tracking, Telemetry & Control (TT&C) system for this mission. Firstly, the four-body problem of Sun–Earth–Moon and Spacecraft can be decoupled in two different three-body problems (Sun–Earth + Moon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s (RTBPs) and Earth–Moon ephemeris model). Then, the transfer trajectory segments in different model are computed, respectively, and patched by Poincaré sections. The full-flight trajectory including transfer trajectory from lunar orbit to Sun–Earth L2 region and target Lissajous orbit is obtained by the differential correction method. Finally, the visibility of TT&C system at the key time is analyzed. Actual execution of CE-2 extended mission shows that the trajectory design of CE-2 mission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317.
Measurement association and initial orbit determination is a fundamental task when building up a database of space object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icient and robus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orbit using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f two tracklets, i.e. their line-of-sight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he approach works with a boundary-value formulation to represent hypothesized orbital states and uses an optimization scheme to find the best fitting orbits. The method is assessed and compared to an initial-value formulation using a measurement set taken by the Zimmerwald Small Aperture Robotic Telescope of the Astronomical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Bern. False associations of closely spaced objects on similar orbits cannot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due to the short dur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arcs. However, the presented approach use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ptimally and the overall association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is very promising. The boundary-value optimization takes only around 2% of computational time when compared to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using an initial-value formulation.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method in terms of run-time is additionally illustrated by comparing it to other published associ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318.
319.
以提高GEO三轴卫星氢镍蓄电池充电效率为目的,首次将卫星、太阳的空间信息与卫星蓄电池充电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空间信息的蓄电池最佳补充充电方法,建立了极值法预测蓄电池充电最佳时段的解算模型,并仿真验证了蓄电池最佳充电时刻与蓄电池壳温最低时刻的一致性。在轨应用表明,采用地面解算模型充电与星上自主充电相比,有效充电容量提高了5倍,解决了常规地面蓄电池补充充电不能满足星上能源需求的难题。  相似文献   
320.
针对未来火星探测需要,研究了摄动因素对火星环绕段轨道的长期影响。对各种摄动因子的数量级进行了估计,根据估计结果,对比选取了起主导作用的摄动因子;建立了主要摄动因子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对比分析了火星和地球的相应摄动因素对各自环绕段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非球形摄动对火星环绕段轨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长周期特征,而相应的地球环绕段短周期效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质量分布不同造成火星非球形引力位中田谐项的系数基本都比地球的相应值大一个量级,因此在实际轨道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高阶项特别是高阶田谐项对环绕段轨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