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2篇 |
免费 | 1050篇 |
国内免费 | 115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934篇 |
航天技术 | 582篇 |
综合类 | 755篇 |
航天 | 6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35篇 |
2020年 | 227篇 |
2019年 | 220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281篇 |
2015年 | 253篇 |
2014年 | 316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321篇 |
2011年 | 366篇 |
2010年 | 289篇 |
2009年 | 300篇 |
2008年 | 257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25篇 |
2005年 | 224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63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74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68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8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为了研究主、次流的进口总压比及出口背压对前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FVABI)工作特性的影响与流动掺混机理,采用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进口总压比下引射器工作性能及掺混流场随背压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标准k -ε模型用于引射器掺混流场的模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进口总压比越大,引射器总压损失越大;进口总压比不变,随背压增加,引射器总压损失先减小后增加;进口总压比不变,引射器在背压变化过程中存在总压损失最小点;背压减小时,引射器存在临界工况点,且进口总压比越大达到临界工况点的背压越大,可变涵道比的范围变窄;主、次流掺混过程主要集中在沿气流方向上x/l=03~06位置之间,在黏性力作用下动量、质量充分交换,沿流向截面速度径向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822.
使用面向对象风范作出的软件产品能很容易地体现软件工程软件质量保证的诸原则。倡导基于Ada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因为Ada不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使用Ada不可能自然而又有效地进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因此,必须对Ada进行面向对象的扩充。本文讨论进行相应扩充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23.
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战场环境中,实时有效的动态任务分配是多无人机顺利完成对地攻击任务的关键.文章基于拍卖机制原理提出了多无人机的动态任务分配算法,给出了算法流程,构建了收益计算函数,并对算法效率进行了分析.仿真试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通信计算量,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824.
825.
76°/40°双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及其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显示结果表明,喷流能有效地推迟双三角翼前缘涡的破裂,且随着攻角的增大,前缘涡破裂位置逐渐推后,喷流极大地改善了大攻角情况下前缘涡的非对称破裂特性,能有效地克服可能出现的机翼的"摇滚"现象.另外,后缘喷流可以减弱乃至消除前缘涡混掺现象的发生,进而有利于飞行器的操纵. 相似文献
826.
毫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改善飞翼的气动性能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来流速度为30m/s时,进行了毫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改善飞翼气动性能的风洞实验.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在飞翼前缘,峰峰值电压为9.5kV时,放电的脉冲能量在0.1mJ/cm量级.通过六分量测力天平测力研究了脉冲激励频率和占空比对升/阻力系数、升阻比和俯仰力矩系数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可以有效改善飞翼大攻角气动特性;在最佳无量纲脉冲激励频率F+≈1时,临界失速迎角由14°提高到17°,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0%;占空比对流动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减小占空比可以降低能耗,实验中最佳占空比为5%;俯仰力矩系数的变化表明施加等离子体激励改善了飞翼纵向静稳定性. 相似文献
827.
波瓣喷管引射器具有高效的引射掺混特性。非轴对称波瓣喷管引射器的引射特性与轴对称波瓣喷管引射器有所不同。本文对六波瓣的非轴对称喷管引射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了该引射器的引射流量比与主流温度的关系,混合管动量修正系数及其工作特性曲线。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了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的理论工作特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828.
829.
关于轰燃定义、机理和判据的讨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少伟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2,29(2):81-85
通过对常见的几种轰燃定义的对比分析,对轰燃进行了新的定义,认为轰燃是室内火灾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起非连续介质着火燃烧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根据燃烧学原理提出了轰燃发生的机理,即可燃挥发份和高温烟气层接触发生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并提出了预测轰燃的通用判据,即火灾时室内其它可燃物热解产生的可燃挥发份迅速和空气混合,达到其着火浓度下限且接触到超过可燃物自燃点的高温烟气层。 相似文献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