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篇 |
免费 | 344篇 |
国内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37篇 |
航天技术 | 134篇 |
综合类 | 78篇 |
航天 | 1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输出电液脉动是多路输出电源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而耦合电感又是影响多路输出电源输出电流动的关键部件,因此需要研究耦合电感对输出电路脉动的影响,本文以两路输出电源为例,深入分析了耦合电感对输出电流脉动的影响,首先相入简单有效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耦合电感匝比关系的一般选取原则。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耦合电感各参数对输出电流脉动的影响,并提出新的调整输出纹波的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2.
采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多个地磁指数,以及地面台站链观测的地磁和电离层参数,对一次典型磁暴期内从极光区到赤道附近电离层电流、电场演化发展的耦合过程作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地磁指数和观测参数能较好地说明磁层-电离层耦合理论结果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23.
324.
半球功率输入和高纬电离层电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和介绍了由TIROS—NOAA系列卫星资料制定高纬沉降粒子能流和电离层积分电导经验模式的方法,绘制了不同粒子沉降活动的Pedersen和Hall电导在磁纬-磁地方时坐标内的等值线分布图.同时给出了不同季节内受太阳电磁辐射控制的电导等值线分布.具体地分析了电导经验模式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25.
为研究热障涂层对于涡轮叶片服役温度和应力的影响,以燃气轮机第一级涡轮动叶为研究对象,基于流热固耦合的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有无热障涂层及不同热障涂层厚度下,叶片的流动传热特征以及叶身应力响应变化规律,并将温度和应力分析结果与真实服役叶片热障涂层剥落和基体裂纹萌生失效等故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方法可以揭示涡轮叶片实际运行中的温度和应力分布特征;热障涂层可有效降低叶片基体的平均温度,但是对于局部高温区,若没有良好的冷却设计配合,热障涂层的保护效果有限;热障涂层厚度变化未改变叶片高应力区位置,随着厚度增加,叶片危险部位的应力逐渐下降;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无热障涂层情况相比,0.4mm热障涂层可使得叶片高应力区域最大等效应力下降30~60MPa。 相似文献
326.
主要研究了压电网络系统针对薄板的振动抑制特性,在对压电网络复合板机电耦合动力学方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模拟电感电路解决了压电网络复合板振动实验中最优电感值过大的问题,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比较了电阻型和电感电阻并联型压电网络复合板振动控制效果及其特点。实验证明采用均匀化处理方法建立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方程能够正确预测压电网络复合板的动力学特性,同时实验验证了压电网络的电路模态和压电复合板的机械模态的耦合关系,明确了最优电学参数选取原则,为压电网络复合板的最优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7.
328.
针对具有加大跨度和不对中工况的高速转轴的需求,以TC4钛合金膜盘和CF碳纤维轴组成的碳纤维轴-钛合金膜盘联轴器这一新型挠性联轴器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惯性系下的弯-摆-轴耦合力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法对联轴器模态和动态响应进行求解,讨论了中间轴跨度、材料和安装平台的横向旋转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盘联轴器安装平台存在转动速度和加速度时,转子系统会产生附加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引起轴向和径向的耦合振动,在轴向刚度相对与径向刚度较小时,必须考虑平台运动对轴向振动的影响;中间轴跨度每增大100 mm会导致各阶固有频率降低约7%,共振响应峰值增大;而中间轴采用碳纤维材料可以明显提高各阶固有频率并减小振动响应峰值;平台的横向旋转在提高共振响应频率的同时也会导致联轴器整体振动偏离静平衡位置,偏移量随中间轴跨度和材料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329.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