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3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神经网络的仿真输出数据的分布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识别在仿真输出数据的分析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在研究和改进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用多层感知机BP网格进行分布识别,给出了基于NN的分布识别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识别效率高,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以辅助分析者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2.
传统的汽车风洞设计一般参考现有风洞的设计经验和沿用工程估算方法。扩散段是汽车风洞的主要部件之一,它的设计经验和估算方法通常基于均匀来流。笔者采用v2f湍流模型研究两种非均匀来流工况下,不同扩散角对扩散段流动的影响。模型风洞扩散段出口速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使用v2f湍流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扩散段流动特性。与均匀来流相比,非均匀来流大幅度增加扩散段总压损失因数,约增加420%。壁面摩擦损失和流动分离损失的相互作用使风洞扩散段在某一扩散角下存在最小总压损失因数,且扩散段进口速度不均匀度越大,最优扩散角越大。  相似文献   
23.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对一缩比共轴双旋翼模型在悬停和以不同前进比前飞时的流场进行水洞实验。测量得到了旋翼流场的瞬时涡量的速度分布,桨尖涡的脱落轨迹,悬停时的尾迹边界和前飞时的尾迹边界等流场特性参数分布。研究了不同状态下共轴双旋翼流场的气动干扰特性。在悬停时,下旋翼的桨尖外侧有上洗流现象,而下旋翼则没有。与共轴双旋翼性能试验数据比较得出,在悬停时共轴双旋翼形式存在有利的相互气动干扰现象。实验还得出了悬停和不同前进比前飞时桨尖涡的脱落轨迹。  相似文献   
24.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电离层f0F2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由中国武汉电离层台站和澳大利亚Hobart台站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0F2)的资料,利用三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网络),提出一种提前24h预测f0F2的方法,该方法以前5天观测的f0F2数据拟合的5个系数以及太阳活动参数作为输入,以当天24 h的f0F2作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好的网络可以实现对f0F2提前24 h的预报.预测结果显示,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的f0F2与实际观测结果变化趋势较一致,并且比IRI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误差分析表明,在南半球Hobart(-42.9°,147.3°)台站比中国武汉站(30.4°,114.3°)的结果要好,在低年比高年要好,在冬夏季节比春秋季节稍好.本文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对电离层参量进行预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应用PIV技术测量压电型自耦合射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  张堃元  沙江 《航空学报》2007,28(1):20-24
 采用PIV对激励信号频率为300 Hz、 400 Hz和500 Hz的矩型出口自耦合射流流场进行测量,应用相位锁定技术,测得一个激励周期内12个相位的瞬时流场,并由120张瞬时流场图像的平均得到了射流流场时均流动特性。分析了3种频率下的流场结构,发现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射流的扩张半角近35°,稳定增长区的中心线速度随流向距离的-0.511次方变化。当频率为f=400 Hz时流量增长率高达4,动量增长率最高达4.5。当沿流向距离y/h>40后自耦合射流的动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定常二维平面射流动量保持不变的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26.
27.
电离层f_0F_2参数提前24小时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9个垂测站(海口、广州、重庆、拉萨、兰州、北京、乌鲁木齐、长春、满洲里)一个太阳周(1976-1986年)的数据资料,采用三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网络)实现了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0F2)参数提前24h预测.通过对f0F2参数的时间序列及其与日地活动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确定f(t)(当前时刻f0F2)、经过变换的F10.7指数等5个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并通过同时段训练法获得不同时刻的预测值,本文与自相关分析法进行了预测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构建的神经网络可以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针对暴时数据,对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神经网络法对暴时数据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8.
Ya-Qiu Jin  Wenzhe Fa 《Acta Astronautica》2009,65(9-10):1409-1423
An approach to inversion of the lunar regolith layer thickness by using multi-channel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in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is developed. To first make simulation of brightness temperature from the lunar layered media, the lunar regolith layer thickness (d) is proposed being constructed by available lunar DEM (digital elevation mapping) and on site measurements. The physic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 over the lunar surface is also empirically assumed as a monotonic function of the latitude. Optical albedo of the lunar nearside from the telescopic observation is employed to constru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eO+TiO2 content (S) in the lunar regolith layer. A stat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M and S of the lunar nearside is further extended to construction of S of the lunar farside. Thus, the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ε) of global lunar regolith layer can then be determined. Based on all these conditions (d,T,ε),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the lunar regolith layer in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which is planned for China's Chang-E lunar project,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a parallel layering model using the strong fluctuation theory of random media.Then, taking these simulations with random noise as observations, an inversion method of the lunar regolith layer thickness is developed by using three- or two-channels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When the S is low, and the four channels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in China's Chang-E project are well distinguishable, the regolith layer thickness and physical temperature of the underlying lunar rock media can be inverted by the three-channels approach. When the S becomes high that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t high frequency channels such as 19.35, 37 GHz are saturated, the regolith layer thickness is alternatively inverted only by the two-channels approach.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inversion approach in this paper make an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for lunar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nd for future data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相似文献   
29.
基于随机模糊参数的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构模糊可靠性理论研究主要是建立仅考虑失效准则模糊性的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在现有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工程中结构参数的随机性和区间模糊性,提出了模糊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并推导相应的模糊概率密度函数公式,给出了反映随机参数区间模糊性的隶属函数的类型和选取方法.建立了同时考虑随机参数区间模糊性和失效准则模糊性的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讨论了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与常规的随机可靠性分析模型的相容性.并给出算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更能全面地利用结构参数信息.  相似文献   
30.
地磁场与电离层异常现象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利用中国地磁台网与电离层台站资料,总结了大地震前出现的地磁低点位移、地磁日变异常及电离层f0F2(F2层临界频率)异常现象.对比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与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磁场与电离层异常分布及特征.结果显示,两次巨大地震前磁场与电离层短临异常时空分布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震中周围出现日变异常、拉萨台出现电离层f0F2明显异常;震前约1个月出现地磁低点位移,其突变分界线通过震中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