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2篇 |
免费 | 380篇 |
国内免费 | 29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79篇 |
航天技术 | 355篇 |
综合类 | 104篇 |
航天 | 5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主要对ADS-33E中飞行品质评定的要求进行分析,从任务科目、响应类型和可用感示环境3个维度进行飞行品质的等级评定研究,提出了直升机飞行品质综合评定的试飞技术研究思路,并对某型号直升机的试飞结果和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12.
根据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学的新进展,用当代最先进的仪器首次对三种典型的我国地面空间环境模拟污染样品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具备分析微量航天污染物成分的能力;由于很高的质量分辨本领,具备检测航天污染物包含的所有元素、同位素和各种化合物的指纹鉴别能力;成像分析可获得航天污染物各成分面分布及一定的分层信息,从而可望揭示出各类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与国内外现有的各类检测手段相比,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是航天污染物检测强有力的一种新手段。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能开发出可避免二次污染并分阶段取样、保存样品的装置与之配合,该技术有望在迅速崛起的航天污染系统工程中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航天污染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213.
针对高焓电弧风洞内部流动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及气体组分和振动能量冻结效应导致的试验数据外推困难问题,基于高焓风洞喷管/试验段/试验模型一体化数值模拟的思路,通过数值求解三维热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开展了FD-15高焓电弧风洞典型运行状态下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典型试验状态的气动热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了试验数据外推飞行条件的方法及有效性问题,分析了提高驻室总压对试验数据外推的影响。研究表明:(1)风洞试验段来流离解度高,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及其冻结现象严重;(2)热流校核试验测量数据位于一体化数值模拟的完全催化热流和非催化热流之间,分布合理,验证了计算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3)试验模型安放位置对模型表面压力和热流存在影响,模型与喷管出口的距离越大,模型表面压力和热流越低;(4)当驻室总压较低时,通过双尺度模拟准则(模拟飞行条件总焓和双尺度参数ρ∞L)外推热流失效,使用部分模拟准则(模拟飞行条件总焓和驻点压力)外推热流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在非催化条件下这一现象更加明显;(5)当驻室总压较高时,使用双尺度模拟准则或部分模拟准则外推飞行条件,产生的热流差异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214.
215.
随着客机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飞机已逐渐成为主流的交通方式之一,座舱环境舒适性也逐渐受到重视。聚焦于民用飞机舱室舒适性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对飞机舱室主要环境参数控制要求、飞机运营中的实测座舱环境参数及运营飞机中乘客机组舒适性主观评价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针对座舱环境参数的标准之间存在较多不一致性,且现有标准未直接体现出飞机座舱驾乘舒适性;通过分析飞机实测参数与指标要求及主观评价值,发现座舱环境的整体评价为“较为满意”,距离“满意”仍有距离,即座舱环境仍有提升的空间和必要性;对于乘客,不同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略有差异,但均显示噪声是影响乘客整体满意度的最不利因素,风速和光线的影响最小,气压、空气品质、温度仍有一定影响;对于机组,相对湿度是最不利的环境因素,其次为空气品质和噪声,但目前关注机组舒适性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飞机舒适性优化及提升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6.
《航空学报》2025,46(6)
在高动态、强对抗、资源受限等复杂环境下;集群作战系统协同探测与制导技术面临严峻挑战。基于双/多基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协同探测与制导技术;能够实现被动前视高分宽幅成像、多视角信息融合增强以及多方向协同打击;是解决未来复杂环境下集群高可靠协同探测与制导难题、完成感知-认知-决策-执行(OODA)回路闭环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双/多基SAR技术的进步;双/多基SAR在协同探测与制导领域的研究有了显著发展。旨在对双/多基SAR在集群协同探测与制导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来说;首先探讨基于双/多基SAR的协同探测与制导机理和典型工作模式;同时梳理复杂环境下基于双/多基SAR的协同探测与制导2个核心关键任务的技术需求;然后;介绍复杂环境下基于双/多基SAR的协同探测与制导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及其进展;并对双/多基SAR架构下的协同探测与制导技术瓶颈与挑战展开分析;最后;围绕智能化、抗干扰等多方面挑战;展望基于双/多基SAR的集群协同探测与制导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17.
军用飞机结构日历寿命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分析了军用飞机日历寿命早于飞行小时寿命先到的原因,指出了现役飞机结构延长日历寿命过程中应该加强结构综合损伤变量选取、服役结构疲劳品质变化规律、材料-环境-时间与损伤度数据库、老龄飞机腐蚀损伤演化规律、防腐体系有效性的加速腐蚀试验及失效分析方法、飞机结构腐蚀损伤检测技术、腐蚀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对老龄飞机维护和检查时应考虑退化因素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18.
为了提高无人机执行任务时的突防能力,在进行飞行路径规划时必须对战场环境中的威胁环境进行评估,而威胁环境中的威胁估计与飞机被雷达或类似的传感器探测出的风险度有关,需要考虑的信息包括无人机传感器范围内的威胁位置和强度.路径规划算法依赖于路径规划空间的建模方式,包括环境建模和威胁源建模.目前针对规划空间环境和威胁模型的建模方法缺乏系统分类和论述.分析了战场环境的建模方法,研究了规划空间的离散建模方式,根据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威胁类型进行威胁源类型的划分,并针对三种威胁类型分别建立威胁风险模型,为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实现做了参数准备. 相似文献
219.
220.
地面飞行模拟器的训练效果主要取决于动力学建模的逼真度和满足正常/特殊情况飞行任务的程度。首先,分析了影响飞机动力学特性和飞行员操作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旨在从任务飞行、故障飞行和特殊环境条件飞行三方面拓展地面飞行模拟器的模拟能力;其次,进行了飞机空中编队、方向舵故障、雨中飞行以及非线性起落架减振支柱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拓展地面飞行模拟器的应用范围是实际飞行的需要且技术可行,关注细节的部件建模更是提高地面飞行模拟器逼真度和可信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