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274篇
航空   497篇
航天技术   809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116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4 毫秒
381.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s of in situ plasma properties in the tail of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and of ground based instruments, lying on the same geomagnetic field lines, have recently proved to yield significant new results. In most cases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interactions during the night-time northern hemisphere conditions are studied. Here, observations of energetic electrons in the tail of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made by the THEMIS mission satellites are compared with auroral radio wave absorption determined by riometers in the Antarctic for sunlit conditions. Days for which satellites and riometers are connected by the same geomagnetic field line are selected using a geomagnetic field model. The six days analysed show clear associations between fluxes and absorptions in some cases. However, these do not necessarily correspond to conjugacy intervals. Hours of positive associations are 1.65 times those for negative associations, all hours and days considered (1.42–3.6 on five days and 0.58 on the other day). These computations are assumed appropriate since the footprints of the satellites used approximately follow corrected geomagnetic parallels for all six days studied. The use of a finer parameterization of geomagnetic models to determine conjugacy may be needed.  相似文献   
382.
卫星平台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传统以被动热控为主的热控体系结构在适应能力、鲁棒性与灵活性方面的不足,以及难以满足目前卫星研制中平台公用化、通用化与诸多快速研制要求等问题,首先对模块化、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热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构建出4种基于热总线的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新型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主动热控技术在我国卫星热控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83.
“伽利略”卫星在轨任务控制系统高级规范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鹏 《航天器工程》2012,21(1):97-101
重点描述了"伽利略"卫星在轨任务控制系统高级规范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系统规范和子系统规范,如系统监测和控制子系统、遥测监测子系统、遥控指令子系统和数据归档子系统等;就如何借鉴"伽利略"卫星在轨任务控制系统高级规范,提出了一些开展我国星座卫星在轨任务控制系统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如设计方法、实现途径、自动化和安全策略等。  相似文献   
384.
针对主测试处理机(MTP)在测试操作控制台(TCC)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基于多进程的控制台管理技术基础上,提出通过守护进程动态对僵死进程进行信息收集,利用进程控制技术实现MTP对测试操作控制台管理的改进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多进程环境下MTP服务器在控制台管理上僵死进程过多的问题,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了卫星综合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5.
介绍了国内外成熟度评估体系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平台配套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分布、平台内/外部接口控制能力等用于评价卫星公用平台成熟度的6项要素。建立了用于表征卫星公用平台从原理平台开始,逐步进阶为有可靠性保证的多型号通用平台全过程的6级成熟度模型。最后分析了成熟度在指导平台系列化发展与平台快速成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6.
为了保证星载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通信的可靠性,基于叠加定理对总线接口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结合节点电压法,计算了接收器输入端差分信号的电压,运用仿真软件绘制出了终端匹配电阻RT=124Ω条件下,电压与传输线电阻RW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了RW的选取范围;当RW=23Ω时,对电压与RT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了仿真,确定了RT的选取范围;通过计算得出了RW=0Ω、RT=124Ω条件下发送器所能驱动的最多接收器节点数。模型的建立与仿真为CAN总线通信电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拟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387.
张锴  刘瀛翔  倪少杰  王飞雪 《宇航学报》2012,33(11):1674-1680
二进制偏移子载波(BOC)技术是为解决有限导航频谱资源复用提出的调制技术,BOC信号相关峰的旁瓣导致传统超前减滞后延迟锁定环(DLL)出现跟踪模糊且不利于多径抑制。提出了一种将QBOC旁瓣消除技术与BPSK信号的Strobe抗多径技术相结合的QStrobe算法解决高子载波调制阶数的BOC信号无模糊抗多径问题。利用本地构造的QBOC信号去除相关峰旁瓣,再利用两组不同间隔超前/滞后码的线性组合构造仅有唯一稳定点,且控制延迟误差响应幅度的码跟踪鉴别曲线,实现无模糊的多径抑制。BOC(15, 2.5)与BOC(14, 2)信号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QStrobe算法消除了传统超前/滞后DLL的跟踪模糊,比QBOC超前/滞后DLL的6dB衰减多径误差包络面积分别改善51%和70%。  相似文献   
388.
彭超  高扬 《深空探测学报》2015,2(3):246-255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星间洛仑兹力控制卫星相对运动的方法:使主星产生自旋磁场,副星带电,通过控制副星所受的星间洛仑兹力进行编队。假设主星产生的人造磁场表现为偶极子并且运动在一条开普勒圆形轨道上,副星恒定带电并在主星附近运动,同时假设星间洛仑兹力只影响副星的运动而不影响主星的运动。推导了副星在主星HCW(当地垂直当地地平坐标系)坐标系下的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针对偶极子与HCW坐标轴X轴重合的情况下,推导了动力系统下的平衡点(并采用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其线性化意义下的稳定性)、积分常数和零速度曲面,证明了有界相对运动的存在。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89.
立方体卫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方体卫星是由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提出的一种纳卫星标准。立方体卫星以其成本低和标准化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研究应用日益增多。本文概述了立方体卫星特点及其标准,深入总结了立方星结构热控系统、星载综合电子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电源以及通信等核心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且在分析在轨立方体卫星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立方体卫星的主要应用。最后,以“南理工一号”立方星为例阐述了高校研究立方体卫星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0.
刘一武 《宇航学报》2015,36(6):667-675
分析一类含驱动电机挠性卫星的自旋稳定性,应用不变集定理证明了系统轨迹收敛于系统平衡点集,并通过构造正定的单调递减的类能量函数来判断各平衡点的稳定性质。获得的结论包括:由于挠性振动阻尼特性,在无外扰力矩作用时,含固定转速驱动电机的挠性卫星存在稳定的自旋;不含驱动电机的挠性卫星,稳定的自旋轴为其最大主惯量轴;驱动电机可改变挠性卫星的自旋轴,给出了稳定的自旋轴与电机转速方向夹角公式,该夹角为锐角;当电机转动角动量幅值远小于系统角动量时,稳定自旋轴接近最大主惯量轴;电机转动角动量幅值越接近系统角动量,稳定自旋轴越接近电机转动方向。文中也给出了稳定自旋轴平行电机转轴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