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1篇 |
免费 | 278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93篇 |
航天技术 | 128篇 |
综合类 | 75篇 |
航天 | 1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全电推进卫星星上自主变轨,是全电推进卫星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了获得运算量小、计算简单、可以星上计算且变轨时间最短的小推力变轨策略,研究了Lyapunov反馈制导律和推力矢量分段固定法两种方法。基于Lyapunov反馈制导律的变轨策略,权重系数在地面进行优化,推力指向星上实时计算,在标称任务工况下变轨时间比理论最优解加长8.18%。推力矢量分段固定法变轨策略更为简单,每10天星上对两个关键控制参数Ψ1,Ψ2进行修正,推力指向变化规律恒定,变轨时间比理论最优解加长7.43%。两种方法都具有任务适应性好和计算简单的优点,Lyapunov反馈制导律对姿态控制能力要求较高,推力矢量分段固定法姿态控制要求容易满足,后者更适合于卫星应用。 相似文献
542.
轴对称矢量喷管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雪萍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3,16(2):18-21
介绍了轴对称矢量喷管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的方法、内容和结果。采用模拟矢量喷管、模拟喷管喉道面积反馈、模拟飞机的矢量操纵命令等仿真方法进行了半物理仿真试验。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控制系统的各功能 ,进一步完善了数学模型和控制软件 ,考核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43.
空间矢量方法实现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矢量法广泛应用于电动机的控制,本文是将空间矢量法应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中, 并且用这种方法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TMS320LF2407A实现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文中对空间矢量法进行了介绍,并且针对矢量控制下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实验表明空间矢量法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更适合使用DSP控制而且控制的实时性高. 相似文献
544.
在晃动基座下,载体将受到外界干扰(例如阵风和海浪),从而使传统解析粗对准无法完成捷联惯导系统(SINS)初始对准过程。基于此,采用SINS惯性系姿态确定初始对准算法解决SINS晃动基座初始对准,并使用Davenport-q递归算法实现其姿态确定过程。传统惯性系初始对准算法直接采用构造重力矢量观测来实现初始对准过程,可能会引起矢量构造共线,从而造成初始对准过程姿态计算震荡,降低其对准性能。通过分析晃动基座初始对准实际条件,提出了采用构造速度矢量观测来实现其对准过程,可以充分利用积分平滑作用,抑制周期性噪声和高斯白噪声,从而可以提高其对准性能。最后,通过SINS某码头系泊状态的对比测试试验进行验证,采用速度观测矢量完成SINS姿态确定初始对准时,其误差曲线将更加平滑,并具有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545.
详尽介绍了Pro/Engineer 2000i2中动画功能的使用方法,并以某大型复杂结构件为例详细说明了动画制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在(模拟)展示结构各组成部分工作过程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装配中的不协调、不完善以及运动干涉的情况,解决了以往二维设计中不可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保证了设计质量,提高了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46.
对Z源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稳态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通过合理地选择直通桥臂,将直通状态插入到传统零矢量状态中,保证不影响有效开关状态和输出电压。同时,分析了直通占空比和调制比的耦合关系,得出直通占空比的最大取值,进而提出相应的最大恒定升压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Z源三相四桥臂逆变器仿真模型,并在平衡及不平衡负载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Z源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在所提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下,不仅可以实现升压控制,而且相较传统Z源三相三桥臂逆变器,在不平衡负载条件下也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47.
共面单脉冲拦截多目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共面轨道的单脉冲拦截多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拦截二、三目标的数值方法。对于单脉冲拦截二目标问题,当脉冲时刻或拦截某目标时刻给定时,通过Gibbs三矢量定轨算法,将该问题转化为求解只包含2个自由变量的非线性方程问题,通过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实现求解;进一步,考虑脉冲时刻自由,通过数值优化可得到燃料最优解。对于单脉冲拦截三目标问题,基于Lambert解将其转化为求解只包含2个自由变量的非线性方程问题,并通过数值迭代求解。两个问题求解时的迭代初值均通过Pork-Chop图法搜索得到。数值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8.
549.
为克服双喉道射流矢量喷管矢量角偏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矢量增强型双喉道矢量喷管的设计概念:在喷管尾部增加一扩张段,利用流体的附壁效应使主流在扩张段中进一步偏转,从而获取更大的矢量角.首先对设计概念的可行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而后对扩张段的设计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喷管尾部附加扩张段可显著强化其推力矢量性能,使矢量角达到20°以上,但也导致了一定的推力损失.在研究范围内,扩张段扩张角、扩张段长度、扩张段型线等设计参数对喷管的矢量效率、推力系数以及内部流态均有着显著影响,而在扩张段开缝则可以作为一种抑制尾喷流过膨胀的有效措施.若将内凹型扩张段与开缝方案相结合,仅需消耗2.8%的次流便可获得24.12°的推力矢量角和0.929的推力系数. 相似文献
550.
吴大观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4,(3):56-58
论述了矢量喷管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事业中的关键作用,介绍了矢量喷管的发展状况及其优越性所在,提出了搞好研究工作的初步设想,指出了目前应抓紧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