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260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3):42-62
Bypass Dual Throat Nozzle (BDTN) is a novel type of fluidic thrust vectoring nozzle. To improve the infrared stealth performance of BDTN, a nozzle based on BDTN is proposed and numerically simulated. Each cross-section along the x-axis of the novel nozzle becomes a trapezoid, which is named “BDTN-TRA.” The main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DTN-TRA can produce a thrust vectoring angle when the upper or lower bypass valve is open. The ang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nditions mentioned above is usually approximately 1°–2°. Even if the two bypasses are closed, BDTN-TRA can produce a small thrust vectoring angle at around 3°–5°. When the sidewall angle increases from 60° to 90°, the thrust coefficient and thrust vectoring angle under each work condition usually decrease. A larger aspect ratio indicates better performance. As the aspect ratio increases over 7.2, the performance of BDTN-TRA is quite close to that of BDTN with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s at the same aspect ratio. These features will benefit the control and trimming for future aircraft design, especially for the flying wing layout aircraft. Last but not least, BDTN-TRA has a more extraordinary mixing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BDTN. The distributions of static temperature and axial velocity along the x-axis of BDTN-TRA with sidewall angle of 60° decrease faster than those of BDTN. When the total temperature of the inlet equals 1600 K, the static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BDTN-TRA with sidewall angles of 60° and 90° is over 360 K at twice the length of the nozzle downstream of the nozzle exit, which is the reflection for excellent infrared stealth for the fighter.  相似文献   
462.
有源诱偏技术是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大大降低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效能.为提高对敌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在分析闪烁诱饵诱偏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有源诱偏干扰下被动雷达测角精度与稳定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有源诱偏信号的时域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前沿检测的 DOA 聚类分选算法,找出前沿超前的辐射源信号,实现了高...  相似文献   
463.
当前国内外低轨通信互联网星座发展迅猛,面向卫通天线跨星跨波束快速切换、低剖面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Ka频段层叠式缝隙耦合双圆极化发射相控阵天线。基于多层PCB叠层瓦式架构,将天线层、电源与控制层、功分网络层和芯片层一体化集成。基于“双线极化天线+移相控制”设计实现左右旋圆极化及其极化切换,采用子阵相位旋转排布实现天线整阵二次圆极化。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工作频段为27.5~31GHz,29.2GHz处法向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值为16.5dBW,可实现±60°扫描,法向轴比<2dB,左右旋圆极化可切换,天线子阵厚度3mm。相比传统砖式相控阵天线,大幅降低了剖面和重量,对卫通天线低剖面、波束快速切换等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64.
复杂的电磁环境是电磁辐射源集合与电波传播环境相互作用的总和.针对目前GNSS易受复杂电磁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了GNSS复杂电磁环境综合监测测向与分析评估技术,提出了专用信道化监测方法、比幅与比相联合测向方法、卫星导航信号和电磁干扰信号综合分析方法以及GNSS复杂电磁环境影响效应分析评估方法,解决了现有通用设备在弱信号监测测向、电磁干扰信号与导航信号联合监测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影响效应分析评估方面存在的不足.该技术能够指导GNSS复杂电磁环境综合监测测向与分析评估设备的研制,为GNSS复杂电磁环境监测保障的工程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5.
基于双重空间网格结合策略,发展了一种高效率的贴体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通过将仿真分子在物理空间结构网格的位置坐标映射于计算空间的直角网格中,并在计算空间中完成分子所属网格单元的定位以及分子与边界是否发生作用的判断,从而结合结构网格的贴体性和直角网格的高效率计算的优点,提高DSMC方法的贴体性和计算效率。基于双重空间网格结合策略,通过直接映射和间接映射法分别建立DSMC程序,对微尺度收缩扩张喷管气体流动和超声速圆柱绕流进行模拟。数值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很好地模拟出微喷管因尺度缩小导致的黏性效应和速度滑移现象以及超声速圆柱绕流发生的激波现象,具备有效性。与传统结构网格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效率平均分别提高了3.85倍和2.85倍,具备高效性。  相似文献   
466.
Ti/CFRP超混杂层板具有高比强度、高损伤容限及优异的疲劳性能,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选材对象之一。界面性能决定了层板综合力学性能的好坏,是Ti/CFRP层板目前的研究热点。首先综述了钛和钛合金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然后介绍了Ti/CFRP层板力学性能试验及理论预报的研究现状;最后通过分析Ti/CFRP层板航空航天领域的现有应用情况,展望了Ti/CFRP层板未来潜在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467.
陈祎  袁伟  蒋驰  吴迎春  张晓丽 《上海航天》2022,39(6):155-160
在某些雷达应用领域,天线罩的气动外形严重影响其电磁特性,从而对雷达系统测向性能造成恶劣影响。针对一种复杂结构天线罩,分析其透波率和额外引入的相位误差对雷达测向系统造成的恶劣影响;采用动态查表法实现目标角度粗搜索,并基于均匀圆阵提出长短基线结合聚类寻优的改进干涉仪测向算法,从而实现天线罩补偿后相位数据的精确测向。该算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且能在宽频段、大角度范围内实现对天线罩的相位误差高精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非均匀天线罩引起的测向失败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8.
李同顺  奚勇  印剑飞 《上海航天》2021,38(3):163-170
针对未来红外制导导弹对空作战面临的对象日趋多样、目标隐身能力大幅提升、新型对抗技术广泛使用、战场环境更加复杂等重大挑战,分析了对空红外制导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全面梳理了现代战争对下一代对空红外制导技术的军事需求,提出了对空红外制导的关键技术,包括弱小目标探测、自主目标识别、双多波段红外探测和多模复合制导等,并对相应关键技术的内涵、发展趋势、技术途径及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为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