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航空   572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2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81.
在综述俄罗斯下一代轰炸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特点及其选择飞翼式布局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俄罗斯下一代轰炸机项目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2.
维修经济性是控制民机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飞机计划维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从机龄角度飞机分为运营初期、成熟期和老龄期;按维修深度计划维修分为航线检查、A检.c检和D检。本文综合考虑机龄和计划维修之间的关系.构造了三层三等级的维修成本计算模型.并从维修的角度提出控制维修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3.
针对航天型号研制生产的现状,分析了航天型号进度控制的原理,介绍了航天型号进度控制的流程和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前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项目管理理论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总体思路和相应的调整措施。对及时推广和应用先进型号进度控制方法,推动航天型号的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4.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  相似文献   
185.
分析和对比了同座级的空客A320和波音737的液压系统,并研究了民机液压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6.
本文对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分析,对发展性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概括,对发展性教学理论与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7.
白剑林  王煜  黄磊 《航天电子对抗》2011,27(1):20-22,36
随着高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防空作战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主要探讨了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防空武器面临的主要威胁,分析了防空作战新发展,并对地面防空武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8.
无扩口管路连接件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淼  孟庆春  张行 《航空学报》2009,30(3):435-443
 以损伤热力学为基础,构建分式形式的损伤演化方程。针对管路连接件等轴对称形式的构件,引入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根据损伤力学守恒积分原理,得到恒幅重复载荷下应力与寿命关系的级数表达式,根据标准件疲劳试验结果拟合得到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质参数。利用APDL语言编程对ANSYS软件进行了开发,使得借助ANSYS软件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数值解法成为可能。利用该方法预估了TC6钛合金标准件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进一步,预估了管路连接件裂纹萌生寿命,预测了裂纹扩展路径并预估了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本文为采用损伤力学方法来预估构件的疲劳寿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9.
The Ares I–X Flight Test Vehicle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flight test vehicles that will take the Ares I Crew Launch Vehicle design from development to operational capability. Ares I–X is scheduled for a 2009 flight date, early enough in the Ares I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so that data obtained from the flight can impact the design of Ares I before its Critical Design Review. Decisions on Ares I–X scope, flight test objectives, and FTV fidelity were made prior to the Ares I systems requirements being baselined. This was necessary in order to achieve a development flight test to impact the Ares I desig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res I–X and the Ares I configurations are artifacts of formulating this experimental project at an early stage and the natural maturation of the Ares I design pro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res I–X Flight Test Vehicle and the Ares I Crew Launch Vehicle. Areas of comparison include the outer mold line geometry, aerosciences, trajectory, structural modes, flight control architecture, separation sequence, and relevant element differences. Most of the outer mold line differences present between Ares I and Ares I–X are minor and will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overall vehicle performance.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s are related to the geometric differences in Orion Crew Exploration Vehicle at the forward end of the stack. These physical differences will cause differences in the flow physics in these areas. Even with these differences, the Ares I–X flight test is poised to meet all five primary objectives and six secondary objectives. Knowledge of what the Ares I–X flight test will provide in similitude to Ares I—as well as what the test will not provide—is important in the continued execution of the Ares I–X mission leading to its flight and the continue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res I.  相似文献   
190.
翼身融合布局客机的客舱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翼身融合作为一种新型民机布局,其客舱设计较常规布局有很大不同.以翼身融合布局客机客舱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自身特性,确定了与客舱设计相关的适航条例和舒适性要求;确定基本布局方案和客舱参数化设计方法;以250座三级布置为例,对客舱区座椅和设施等进行了详细布置.结果表明,翼身融合布局客舱的参数化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飞机系列化发展对客舱灵活布置的需要.但应急撤离设计方案是否满足90s撤离适航要求的应急疏散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