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航空   299篇
航天技术   293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26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Nazarenko  A.I.  Chobotov  V.A. 《Space Debris》1999,1(2):127-142
Initial orbital parameter error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miss distance between a spacecraft and an ensemble of tracked objects by a Monte Carlo-type analysis. The radial separation between orbits is evaluated and a keep-out zone is determined, which reduces the risk of collision to an acceptable level.An operational prediction methodology is suggested based on a catalog database, which identifies potentially hazardous approaches and computes the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for selected spacecraft. An example for the Mir Space Station is presented, which estimates the collision probability and the cross-sectional flux of cataloged objects for the time frame of interest. The results appear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other space debris models.  相似文献   
782.
Thoma  Klaus  Riedel  W.  Schäfer  F.  Hiermaier  S. 《Space Debris》2000,2(4):201-224
Starting with an introduction into the field of hypervelocity impacts, an overview over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protection against space debris is given. Trends and strategies to further develop know-how in protection technology are then discussed. One purpose is to demonstrate that improvements in shield efficiency can be expected. To achieve this aim, a strategy is outlined which tries to avoid the adjustment of numerical and material parameters by fits to penetration experiments. Instead, it is suggested to determine material parameters from carefully selected laboratory tests, covering a broad range of strains, strain rates and stress states. Knowledge of the dynamic material behaviour can then be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hield concepts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783.
异步电机直接力矩控制中定子磁链自适应观测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智泉  严仰光 《航空学报》1999,20(2):130-132
为了提高直接力矩控制系统中定子磁链的观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定子磁链自适应观测器。该观测器在观测定子磁链的同时也辨识了随温度变化的定、转子电阻。该观测器的稳定性利用波波夫理论进行了严格的证明,其鲁棒性和观测效果也通过数字仿真得到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784.
采用匹配滤波方法处理了非相干散射雷达的原始采样数据(时长约7h), 共检测到394个空间碎片, 估算了其轨道高度、径向速度、散射截面、等效直径及径向加速度等参数, 统计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特征, 得到穿过雷达 波束的空间碎片流量约为60h-1, 信噪比为10~1000, 空间碎片主要分布在600~1100km和1400~1600km两个高度区间, 散射截面 10-5~10-2m2, 等效直径3~10cm, 径向速度-1.5~1.5km·s-1, 径向加速度20~90m·s-2, 这对于中国的空间碎片探测与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85.
2008年上半年俄罗斯的Cosmos 2421卫星接连发生了三次不同程度的解体, 并产生了数百颗碎片. 本文利用美国公布的Cosmos 2421卫星及其碎片的两行根数系列, 对三次解体事件发生的时间, 解体碎片的轨道分布、速度分布和面积质量比以及寿命等进行了分析, 并对解体碎片对航天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分析结果表明, Cosmos2421卫星的三次解体事件分别发生在2008年3月14日、4月28日、6月9日; 解体碎片分布在200~1400 km 的高度范围内; Cosmos 2421卫星解体导致的碎片在空间三个方向上的速度增量均值分别为-8.4m/s, 8.6m/s, -8.3m/s; 67\%的解体碎片的寿命都在1年以内, 解体事件造成500 km以下的空间碎片空间密度增加, 对载人航天器产生了影响. 通过对Cosmos 2421卫星解体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 利用解体碎片的轨道信息可以反演解体事件特性, 根据解体碎片的寿命和空间密度分布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解体事件对未来发射活动和在轨卫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6.
从等离子体运动方程出发, 利用COSMIC星座的掩星数据, 借助相关经验模式, 计算了太阳活动低年顶部电离层O+场向扩散速度和扩散通量, 并分析了其全球分布和日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白天等离子体扩散速度的方向随高度增加由向下(极向)逐步变为向上(赤道向), 方向转变的高度一般在hmF2+80 km以下. 在白天较高高度, 南北磁纬10o ~20 o存在着向上方向的最大扩散速度和扩散通量; 而在夜间, 南北磁纬30o~40 o存在向下方向的最大扩散速度和扩散通量. 在分点, 南北半球的扩散通量和扩散速度大致对称; 而在至点, 扩散通量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半球不对称现象. 另外, 不同纬度的扩散速度有着不同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87.
空间碎片碰撞预警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可监测的较大空间碎片, 预测航天器与碎片之间的碰撞风险, 并根据一定的预警判据来评估风险的大小, 进而做出合理的轨道规避决策. 碰撞概率是碰撞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 复合体尺寸、交会距离和误差是影响碰撞概率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当复合体尺寸与交会距离差别不大时, 误差因素对碰撞概率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利用整天误差计算碰撞概率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精化误差计算碰撞概率的方法, 在危险交会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8.
为了实现对不同工况下液体中心式同轴离心喷嘴液膜破碎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耦合的Level-set和Volume of Fluid(CLSVOF)方法对气液界面进行捕捉,利用改进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方法模拟湍流。分析了液膜的破碎模式、喷雾锥角、破碎长度以及流场特性。通过观察分析得到:随着气液相互作用的增强,液膜破碎模式依次经历主导表面波发展导致的液膜破碎、Rayleigh-Taylor(R-T)和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引起的液膜破碎,以及气动破碎模式。随着气液动量通量比(Momentum Flux Ratio,MFR)的增大,喷雾锥角和破碎长度逐渐减小且呈渐进趋势,发现无量纲喷雾锥角和破碎长度均与MFR-A成正比例关系。相同液膜破碎模式而不同工况时,主要流场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789.
针对星形人字齿轮系统,采用热弹流润滑理论和粗糙峰接触计算方法获得不同表面粗糙度下齿面各啮合位置的油膜承载比例及摩擦因数,结合齿面接触载荷和滑移速度计算,分析齿面热流密度分布状态;借助齿轮系统喷油润滑流场仿真得出系统油液分布及齿轮表面传热系数;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和混合弹流润滑分析结果,建立齿轮系统稳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仿真研究各齿轮表面的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啮合区中心油膜越厚油膜承载比例越高;综合摩擦因数受几何参数和载荷影响,内、外啮合齿轮副从节点处向齿顶齿根位置摩擦因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太阳轮啮合频次高且散热较慢,温升高于其他齿轮,高温区位于齿顶和齿根,随粗糙度增大太阳轮温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90.
主要对不同孔型在不同质量流量下对高超声速逆喷流气膜冷却影响规律开展研究,得到不同孔型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采用CFD计算方法,对飞行高度为50 km,飞行马赫数为15条件下圆柱孔、收缩孔、扩张孔、收缩-扩张孔4种孔型开展研究。研究显示:小流量供气时,收缩孔和圆柱孔会出现长穿透模态(LPM)工作状态,扩张孔和收缩-扩张孔则不会出现;随着喷流流量的增大,喷流会从LPM转向短穿透模态(SPM),此时继续增大气膜喷流流量,并不会显著增大冷却收益。综合整个流域的变化,扩张孔在高超声速飞行器头部逆流喷流气膜冷却中是比较稳定可靠的气膜冷却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