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7篇
  免费   1324篇
  国内免费   1974篇
航空   5998篇
航天技术   1745篇
综合类   1053篇
航天   222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起落架载荷的自校正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玉红  刘鹰 《航空学报》2004,25(3):237-241
通过建立自校正控制起落架的非线性模型和系统的ARMAX模型,对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并结合参数辨识,实现了起落架的自校正控制。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有效地改善了飞机起落架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92.
本文设计了PLC控制的双控阀门实验平台。重点介绍了PLC控制的双控阀门的程序设计,包括无联锁关系和有联锁关系两类阀门的程序设计,并简要介绍了双控阀门控制实验平台的组成和上层监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3.
魏彤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05,26(1):19-23,38
在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中,局限于磁悬浮轴承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框架的转动将使转子轴的角位移和轴心跳动量显著增大(动框架效应),甚至碰撞保护轴承,严重影响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建立框架转动时的磁悬浮转子相对运动模型,分析了框架转动对磁悬浮转子的单方向作用,在Simulink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抑制动框架效应的角速率前馈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磁悬浮轴承采用角速率前馈控制后,转子跳动量被抑制到原来的18%,大大提高了控制力矩陀螺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改善了控制力矩陀螺的力矩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94.
范丽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6,27(4):779-782,797
针对星座构形一体化设计时,由于约束条件复杂而导致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序列约束边界法和约束邻域排斥策略,以进化算法为基础构成了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此方法进行了全球导航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解决综合考虑多种设计因素、具有离散/连续混合变量、无导数信息的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5.
文章提出了子信道功率控制在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DT—OFDM系统中应用的方案,给出了系统模型的组成和差分软检测方法,并根据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子信道功率控制的DT—OFDM方案与传统的CC.OFDM方式相比,在10。误码率时能得到4dB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96.
预警卫星前馈复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警卫星在轨工作期间,星载扫描相机将对关注区域进行南北往复扫描,凝视相机对发现的目标进行跟踪探测。文章以美国天基红外系统为背景,研究了相机扫描运动对星体产生干扰力矩作用下的姿态稳定控制问题,在星体反馈控制基础上增加了相机扰动的前馈补偿控制。针对扰动力矩大于执行机构最大输出力矩的问题,基于动量矩守恒定律,设计了用于补偿相机扰动力矩的前馈控制器,实现了卫星姿态的反馈控制加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有效地抑制相机运动引起的姿态扰动。  相似文献   
97.
基于运动学的相对运动数学模型,利用物理意义更明确的绕飞方程进行了小卫星绕飞轨道的设计.根据绕飞轨道方程,重点分析了4类常用的绕飞编队构型:同绕飞轨道编队、同面同绕飞中心编队、异面同绕飞中心编队和多绕飞中心编队,总结分析了各种编队轨道设计的约束条件,获得了一般规律性结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绕飞编队轨道设计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
Facing the complex aerodynamic environment of Mars atmosphere, a composite atmospheric entry trajectory tracking strategy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External disturbances, initial states uncertainties and aerodynamic parameters uncertainties are the main problems. The composite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ars atmospheric entry. This strategy includes a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optimized trajectory tracking performance, as well as a disturbance observer based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for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uncertainties attenuation. 500-run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mposite control scheme achieves more precise Mars atmospheric entry (3.8?km parachute deployment point distribution error) than the baseline control scheme (8.4?km) and integral control scheme (5.8?km).  相似文献   
99.
An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xial flow compressor blades available for engineering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Bezier surface is adopted as parameterization method to control the suction surface of the blades, which bring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A) significantly reducing design variables;(B) easy to ensur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rotating blades;(C) better physical understanding;(D) easy to achieve smooth surface. The 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IABC) algorithm,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convergence speed and global optimization ability, is adopted to find the optimal result. A new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tool i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surface parametric control method, the IABC algorithm, with a verifi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simulation method, and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for a single-row transonic rotor(Rotor 37) and a single-stage transonic axialflow compressor(Stage 35). With the constraint that the relative change in the flow rate is less than0.5% and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 does not decrease, within the acceptable time in engineering, 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of Rotor 37 at design point increases by 1.02%, while its surge margin 0.84%,and 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of Stage 35 0.54%, while its surge margin 1.11% after optimization,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potential in engineering of this new tool for optimization of axial compressor blade.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给出了工业机器人完成装配作业的一种实现方案──主动柔顺手腕。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了主动柔顺手腕在装配过程中的搜孔策略、控制方法、柔顺中心设置、卡阻的避免等问题,最后在Movemaster—EX机器人和PUMA562工业机器人上进行了无倒角高精度轴孔配合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