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4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863篇
航空   2996篇
航天技术   652篇
综合类   465篇
航天   9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0 毫秒
901.
时间触发机制可以近一步提高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FDX,Avionics Full Duplex Switched Ethernet)的确定性,保障时间关键消息具有完全的时间确定性.将时间触发机制引入了AFDX网络,设计了时间触发ADFX网络(TTAFDX,Time-Triggered AFDX)的体系结构,包括协议栈、虚拟链路类型、端系统调度、交换机调度、透明通信机制和降级通信机制,并且设计了端系统和交换机的时刻调度算法.对TTAFDX网络从理论和仿真实验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验证了TTAFDX网络对时间关键消息的完全时间确定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902.
为了更快更好地补偿执行器故障带来的不确定性,发展了一种新的多模型自适应执行器故障补偿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所有可能的执行器故障模式,得到故障模式集。再针对每一种故障模式,分别进行控制器设计,控制器设计时采用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执行器故障补偿控制方法进行设计。然后根据参数估计误差分别计算每种故障模式下系统的性能损失函数,选择性能损失最小的子系统对应的控制器作为当前的全局控制器。最后以飞行控制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模型直接自适应执行器故障补偿系统闭环稳定,且有良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903.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  相似文献   
904.
CEASIOM is a multidisciplinary software environment for aircraft design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as part of the European Framework 6 SimSAC project. It closely integrates discipline-specific tools such as those used for CAD, grid generation, CFD, 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environment allows the user to take an initial design from geometry definition and aerodynamics generation through to full six degrees of freedom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Key capabilities include variable fidelity aerodynamics tools and aeroelasticity modul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CEASIOM by presenting the results of a Design, Simulate and Evaluate (DSE) exercise applied to a novel, project specific, transonic cruiser configuration called the TCR. The baseline TCR configuration is first defined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which is then refined and improved within the CEASIOM software environment. A wind tunnel model of this final configuration was then constructed, tested and used to verify the results generated using CEASIOM.  相似文献   
905.
一种新的柔性蜂窝结构及其在变体飞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平  周丽  邱涛 《航空学报》2011,32(1):156-163
变体色机要求机翼结构可以光滑连续地变形.机翼的蒙皮要有足够大的面内伸缩变形能力,同时还要有足够的面外承载能力.本文针对后缘变弯度机翼,设计出一种新的柔性蜂窝结构.研究了该柔性蜂窝的面内变形能力和形状参数的关系.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柔性蜂窝结构具有足够的面内变形能力,变形后仍保持良好的面外承载能力,满足后缘变弯度机...  相似文献   
906.
蛇形进气道涡控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文忠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11,32(10):1806-1814
针对传统概念设计的蛇形进气道畸变大、总压恢复系数较低以及相应流场控制技术存在局限性等缺点,对典型蛇形进气道内通道二次流的涡动力学形成及其对气流分离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蛇形进气道涡控设计概念,并利用数值仿真进行了初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型方案相比,蛇形进气道涡控设计方案成功抑制了上壁面大范围的气流分离,巡航状态畸...  相似文献   
907.
在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系统动力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氢发汗冷却流量、燃烧室压力和燃烧室混合比对发动机系统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动机推力和喷管扩张比保持恒定时,①随着氢发汗冷却流量的增加,燃料泵扬程大幅度增大,氧化剂泵扬程小幅度减小;②当燃烧室压力在20MPa之前,泵的扬程增加与燃烧室压力的增加近似成线性;...  相似文献   
908.
鼠笼式弹性支承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鼠笼式弹性支承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基于遗传算法和MATLAB开发了优化设计软件,进行了某航空发动机鼠笼式弹性支承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并进行了柔度试验和疲劳应力试验.结果表明,疲劳应力下降到原来的40%,优化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小于6%,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9.
为了确定厘米级微型涡轮发动机在相对较大功率、流量需求时的涡轮形式,以实现发动机更高的性能,本文基于某直径12厘米微发样机开展研究。本文估算了该样机整机环境下单级轴流涡轮的做功能力,并按参数优选规律设计了一台微型轴流涡轮,将之与该样机所采用的微型向心涡轮进行对比,基于CFD和CAD工具分析了两种叶轮在功率、效率及尺寸重量方面的差别。研究表明:在先进微小型发动机总压比提高(4~6,本文设计采用4.2)的情况下,涡轮为了在保持效率的同时满足压气机更高的功率需求,轴流式必须采用双级方案,向心式单级就可满足要求;在压气机压比4~6条件下,进一步对比双级轴流与单级向心方案的结果显示,当流量小于500g/s时,向心式具有尺寸重量优势,发动机能实现较高的推重比。针对厘米级微型发动机,在发动机增压比较高且没有超出单级向心涡轮做功能力的范围时,向心涡轮方案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10.
基于单循环方法的涡轮叶片可靠性及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得到适用于涡轮叶片复杂结构并同时考虑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将基于单循环方法的可靠性分析(SLBRA)与并行子空间设计优化方法 (CSSO)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RBMDO)方法。在优化过程中使用Kriging近似模型并不断提高模型精度。该方法在计算最可能失效点(MPP)的过程中避免了优化迭代,提高了计算效率。以涡轮叶片的设计优化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传统双循环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结果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与双循环方法相比优化效率明显提高,证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