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493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31.
有限元分析现已成为飞行器设计的重要工具,若要提高有限元仿真的准确性,需要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以某型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静力试验实测的应变值,进行变量参敏度分析和模型优化,针对全机试验测点多、模型自由度大的特点,提出适用于验证全机模型的相关性算法;基于该算法,应用某一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对全机有限元模型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正,得到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的模型参数结果;应用其他工况的结果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他工况下修正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也很接近,证明了该相关性算法和全机模型修正及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2.
离散孔结构超声速气膜冷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冰  王太平  张佳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2):2927-2933
为了得到气膜入口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针对不同形状气膜入口结构的离散孔超声速气膜冷却展开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膜入口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明显,轴对称孔入口收敛段结构的流量系数直接影响冷却效果,计算工况下流量系数降低013下游冷却效率约降低005,应该防止收敛段剧烈收缩;同时,离散孔扩张段面积变化速率越小越有利于冷却,变化过快会使得冷却剂得不到充分发展,垂直主流方向的速度分量大,使得气膜往两侧流动而中心区域冷却效果变差;在非轴对称离散孔出口增加平直段能使射流更集中,可以有效防止气膜在上游被穿透造成冷却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533.
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平板气膜冷却特性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编织方式形成的复合材料平板气膜冷却开展了实验研究,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热侧壁面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平板导热系数、吹风比、主流温度等参数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单向增韧特点的复合材料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X、Y、Z三个方向导热系数对单孔气膜冷却壁面温度场分布和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吹风比的升高,气膜综合冷却效率升高;随着主流温度的升高,气膜冷却效率降低;25D编织复合材料冷却效率最高,3D编织复合材料冷却效率最低。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内部的温度梯度、传热量都与材料的导热系数特征有关,X方向和Z方向的导热系数增大,沿程综合冷却效率升高;而Y方向导热系数的增大对气膜冷却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34.
气膜孔位置对突肩叶尖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研究了气膜孔位置对突肩叶尖间隙泄漏流场、气膜冷却效率和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共模拟了3种气膜孔排布方式:中弧线气膜孔、吸力侧气膜孔、前缘气膜孔,考虑了间隙高度(t)和吹风比(M)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气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气膜孔位置对突肩叶尖气膜冷却效率影响很大,中弧线气膜冷却突肩叶尖在中弧线到压力侧突肩区域有较好的气膜覆盖;吸力侧气膜冷却突肩叶尖在中弦处的吸力侧突肩到中弧线区域和尾缘区域有较好的气膜覆盖;前缘气膜孔突肩叶尖在整个叶尖表面都有较好的气膜覆盖。间隙高度对不同突肩叶尖的影响不同。吹风比增大时前缘气膜孔突肩叶尖的气膜冷却效率增幅远大于其余两种排布方式。   相似文献   
535.
傅苍霖  蔡志勇 《航空学报》1993,14(5):322-326
从凯瑟公式对孔阵屏蔽效果的理论估算与实测结果相差甚远出发,发现了B.E.凯瑟考虑的是电磁波遇到多孔的金属平板时的反射情况;而在考虑透射情况时加以修正,既便于计算又易于用实验加以验证。根据天线理论中的方向性乘积定理和电磁波的衍射理论所得的理论修正计算公式,其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适用于孔径与孔距可比拟且孔径远小于电磁波波长的密集型孔阵的情况。  相似文献   
536.
主要讨论航空电子系统中的信息融合及在空战中的应用,介绍了信息融合的结构和一般方法,在综合应用场合,信息融合通常先进行同类信息融合,再进行不同类信息融合,在现代空战的应用中,信息融合可帮助分析,处理和综合各类信息源信息及人类专家知识,并结合空战中信息融合应用实例,讨论基于Kalman滤波,模糊逻辑和专家诉信息融合的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537.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冷气流的入射角对致密多孔壁冷却效果的影响 ,通过 9个算例分析比较入射角为 3 0°,60°和 90°情况下的冷却效果 ,在每个入射下吹风比M分别取为 0 .5 0 ,1 .0和 2 .0。结果表明 :随入射角的增大 ,冷却效果是降低的。无论M为何值 ,入射角为 3 0°和 60°时 ,整个平壁上冷却效果的分布都很相似 ;而入射角为 90°时冷却效果的分布则不然 ,虽然与前者比较起来其冷却效果最差 ,但与常规气膜冷却相比 ,入射角为 90°时的冷却效果值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538.
空战决策中的智能微分对策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空战决策中的一种新方法-智能微分对策法。该方法在整体战术制定中采用人工智能方法,在空战的各个子阶段的具体战术决策中采用微分对策方法。提出了智能微分对策点的定义,它在某些情况下利用人工智能预测对手的策略,将微分对策转化为两个独立的单边极值问题,从而拓宽了微分对策在空战中的应用范围,利用智能微分对策法建立了空战决策模型,并进行了空战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专家系统法。  相似文献   
539.
龚喜盈  周洲 《飞行力学》2006,24(3):30-32
结合无人战斗机的作战特点,在普通战斗机原始对数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用于无人战斗机的综合效能评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可靠性、使用环境、适用于无人战斗机的新式武器以及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某型无人战斗机作战效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而且该计算模型适应性较强,既可以对无人战斗机进行简易评估,也可以进行详细估算。  相似文献   
540.
基于不同威胁体的无人作战飞机初始路径规划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高晓光  杨有龙 《航空学报》2003,24(5):435-438
 提出一种基于不同威胁体的路径规划新方法。从理论上建立了具有不同威胁体的局部空域路径选择原则,给出了根据不同威胁体建立相应路径图的步骤和方法。描述了基于图形模型的进化优化算法,并应用此算法进行了路径优化。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路径规划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有效地突破了原Voronoi 图只能对相同威胁体进行路径规划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