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32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纳米粒子易团聚的特点,本文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来进行改性,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运用TEM、FTIR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反应温度为800℃,乳化剂为$DS和OP—10复合乳化剂,St和纳米Al2O3投料比为2:1,单体滴加速度为5滴/min条件下所制备出的复合粒子具有以纳米驰03为核,PS为壳的核壳式结构,其包覆层厚度大约为10~20nm。  相似文献   
32.
表面粗糙度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表征中,一些人们感兴趣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基准、滤波、校准样块、评定软件和表征参数等.认为在3D表面分析中应采用数字滤波,以保留数据的完整性;辨析了现存测量仪器和方法的范围──分辨力空间图中的缺口;介绍了校准样块的制备和测量;同时指出当前评定软件缺乏一致性和标准性,建议设计“软件量规”.最后指出了表面特征分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3.
Ti2SnC的合成及其反应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压烧结技术,分别对Ti/Sn/C和Ti/Sn/TiC两种配料,在950~1250℃温度范围、保温15~360 min,真空条件下进行烧结.结果表明,两种配料均在1200℃短时间内合成了高纯度Ti2SnC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仪(EDS)及扫描电镜(SEM)对Ti2SnC粉末进行了表征,并对Ti2SnC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所制备的Ti2SnC为片状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尺寸小于10 μm,厚度约为1~2 μm.Ti2SnC的形成机制是,在Ti-Sn-C反应系统中,Ti和Sn先反应形成Ti-Sn化合物;然后是Ti和C反应形成TiC;最后,Ti-Sn化合物和TiC反应形成Ti2SnC.此反应机制进一步由Ti-Sn-TiC反应系统验证.  相似文献   
34.
This paper aims to characteris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3D roughness parameters of unidirectional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UD-CFRP) milled at 0°, 45°, 90°, and 135° fibre orientation angles(FOAs). Side milling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UD-CFRP laminates. Surface damage forms and texture direction of milled surface are analysed. Spatial frequency of defects on CFRP surface is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using radially averaged 2D PSD. The kinematicdynamic surface topography is reconstructe...  相似文献   
35.
飞行器服役完整性(对于军用飞行器也称为作战完整性)更综合地表征了飞行器在服役(作战)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概念的提出过程,讨论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性,阐明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是飞行器服役(作战)适用性与飞行器服役(作战)效能发挥的基础。然后介绍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的三种表征参数:飞行器固有完好率、飞行器固有健康度、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度,并梳理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最后提出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的控制原理,指出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发展的基础、研究方法和目前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急需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6.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对绝热包覆材料性能要求,制备了芳氧基聚磷腈绝热包覆材料。利用热导率测定仪、动态热机械仪、SEM以及国军标规定的测试方法对芳氧基聚磷腈的热导率、线膨胀系数、烧蚀后碳层结构、密度、线烧蚀率以及与推进剂的相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芳氧基聚磷腈的热导率为0.187 W/(m·K)、线膨胀系数为2.31×10-4、密度为1.196 g/cm3、线烧蚀率为0.109 mm/s,而且烧蚀后成碳率高、碳层坚硬,同时该材料与推进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芳氧基聚磷腈优异的物理性能及抗烧蚀性能,证明其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绝热包覆材料,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采用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方法,对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缩比模型在发动机关闭以及发动机通流状态下的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实验中采用彩色纹影系统对缩比模型飞行器的超声速流场进行显示,并通过六分量应力天平测得了全机的升力、阻力和俯仰力矩,数值模拟气动力系数以及流场特征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分析了飞行器保持静稳定状态下的质心选择范围。结果表明进气道开启之后飞行器升力阻力以及抬头力矩显著下降,但此飞行器配平迎角仍较大。该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并为飞行器构型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8.
We propose a low observable satellite covered by layered materials.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coaxial air-line method. Our solution could result in cost-effective applications for satellite stealthness.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design and optimize layered absorbers. The obtained reflection is below −20 dB in many frequency subranges, also under an oblique incident condition, within the band 2–18 GHz. The optimized layered absorbers are used as a cloak for cube satellites. In particular, we investigated a very simple geometry by using a finite element commercial software in the band from 2 to 18. Finally, the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aperture on the satellite surface is analyzed. It is highlighted that the optimized layered absorbers attenuate the electric field within the satellite, improving its immunity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相似文献   
39.
几种高性能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其对界面粘接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T-800炭纤雏、F-12有机纤维及新型超高强度PBO纤雏(聚对苯撑苯并双嗯唑)进行了物理与化学表征和分析,用SEM观察得出这三种纤雏表面物理形态差别清晰可见,T-800纤雏表面沟槽深且直径小,PBO纤雏表面极光滑且直径中等,F-12纤维直径最大且表面有微小沟槽。XPS定量分析表明,这三种纤维表面活性也不一样,T-800纤维表面活性较多,PBO纤维表面活性最差。纤维表面状态的差异体现在它们与树脂复合后的材料界面粘接性能上,T-800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高,F-12纤雏次之,PBO纤雏最差。  相似文献   
40.
综述了金属材料损伤分析中常用的五类物理冶金分析技术:组织结构分析技术;物理性能分析技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残余应力分析技术及原位分析技术。基于各类分析技术在金属材料损伤分析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讨论,并详细对比分析了各类分析技术在损伤分析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针对损伤分析过程中各类分析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