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93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6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为解决采用静态框架描述故障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网的软件故障案例语义表示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的语义匹配准则,给出表示方法的具体语法描述规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软件故障领域中实体、事件、属性和属性值4类义原及其相互关系,并用KDML语言进行统一描述.实验表明,与传统基于关键字的模糊匹配方法相比,采用基于...  相似文献   
82.
一种新型纤维缠绕壳体水压试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纤维缠绕水压试验装置,其特点是根据固体发动机推力情况设计活塞直径,将原有试验封闭的后堵盖改为活塞式卸载装置,从而降低壳体后接头的受力。试验中后接头轴向位移和转角分别下降15.6%和42.1%。该装置结构简单,活塞与缸体之间行程顺畅,动密封结构密封良好。  相似文献   
83.
为了降低复合材料壳体封头区域的应力集中,提高壳体整体性能,对复合材料壳体薄弱区进行补强以及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补强是关键问题.本文以碳纤维Ф150 mm复合材料壳体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为依据,分别采用碳布补强和纤维缠绕补强对壳体前后封头及赤道附近位置进行补强.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缠绕补强效果明显好于碳布补强,壳体特性系数由40.3 km提高到48.5 km,应力平衡系数提高到0.95,纤维发挥强度由3 378.1 MPa提高到4 058.4 MPa.  相似文献   
84.
航天器电测中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在航天器电测中,以电测大纲和软件用户需求为依据,使用软件测试设计理论创建测试用例库,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软件测试及实现方法。文章简介了应用背景,以某卫星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应用到某卫星数管及热控软件测试的情况,并采用测试技术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最终生成航天器电测中软件测试用例库。此方法可以作为航天器AIT阶段软件测试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85.
针对试验IP(互联网协议)网建设和使用中遇到的网络问题,从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络原理和试验IP网的结构模型出发,对网络故障排查方法进行了总结,给出网络分层模型分析法、网络连接结构分析法和网络检测分析法相结合的故障排查策略。对某次测控信息联调中接收不到网络数据的真实故障案例进行了分析,运用网络检测工具对故障进行排查,依据网络结构对故障进行定位,依据网络协议对故障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可以使问题分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86.
王永成 《宇航学报》2014,35(8):977-984
为了确保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的温度水平和温度梯度满足指标要求,分析了其所处空间环境并结合其光机电的特点,设计了整机的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首先,总结了成像光谱仪热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接着,利用最坏情况分析法分析了主动热控系统测温电路的测温精度。然后,根据主动热控方案的要求,对主动热控系统的硬件和热控策略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后,规划了主动热控系统的验证试验,并对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主动热控系统的测温精度满足≤±0.5℃的指标要求,主动热控系统能够保证紫外临边光谱仪13℃~18℃以及紫外环形成像仪8℃~18℃的温度水平要求,主动热控方案合理、可行,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在Wilson-θ法基础上引入参数γ,提出了修正的振动平衡方程和初始条件表达式。研究了新方法的稳定性和γ系数的取值范围,并以某些导弹的发动机壳体为算例和实验对象,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和在抑制超调现象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某型发动机一级风扇机匣包容性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机匣/叶片包容性过程机理,以某型发动机一级风扇机匣/叶片为对象,建立了三种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最高工作转速下的非包容过程,分析了完整叶片等对非包容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型发动机一级风扇机匣是非包容的;机匣初始裂纹的主要失效模式为双向拉伸应力下的拉伸失效,随后裂纹扩展产生大范围的撕裂;断叶受较复杂载荷的作用,最终在凸肩处断裂成二部分;断叶与机匣的撞击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次撞击为叶尖与机匣的轻微撞击,第二次撞击作用力最大,而第三次撞击受断叶后侧完整叶片的作用非常明显.受完整叶片的撞击,断叶动能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89.
飞行载荷实测是新机定型的一个必要环节,飞机操纵面铰链力矩测量是飞机飞行载荷测量的一部分。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一种飞机操纵面短连杆飞行载荷实测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某型飞机定型试飞中。进行短连杆校准试验,发现应变电桥受拉、压载荷时响应系数差异大于45%,因此,短连杆结构件在飞行载荷测量时需完成拉、压向两种校准试验工况。  相似文献   
90.
转子-支承-机匣系统碰摩试验及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转静件碰摩的动力学特征,建立了转子-支承-机匣系统碰摩模拟试验器.对叶片与机匣间轻微碰摩和严重碰摩两种工况下转子和机匣振动响应进行了试验测量,并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连续小波包能量的时-频分析方法分别对转子和机匣的振动信号进行了特征提取.结果表明机匣响应信号同时包含高频冲击信号和低频摩擦信号,轻微碰摩时以碰撞冲击效果为主,机匣响应主要为高频冲击信号;严重碰摩时摩擦效应增强,可为碰摩故障诊断和识别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