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航空   662篇
航天技术   334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2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al sequence using the Deep Impact (DI) spacecraft instruments (consisting of cameras with two different focal lengths and an infrared spectrometer) will yield data that will permi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ucleus and coma of comet Tempel 1, both before and after impact by the DI Impactor.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mission system, the planned data return has been optimized. A subset of the most valuable data is planned for return in near-real time to ensure that the DI mission success criteria will be met even if the spacecraft should not survive the comet’s closest approach. The remaining prime science data will be played back during the first day after the closest approach. The flight data set will include approach observations spanning the 60 days prior to encounter, pre-impact data to characterize the comet at high resolution just prior to impact, photos from the Impactor as it plunges toward the nucleus surface (including resolutions exceeding 1 m), sub-second time sampling of the impact event itself from the Flyby spacecraft, monitoring of the crater formation process and ejecta outflow for over 10 min after impact, observ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the fully formed crater at spatial resolutions down to a few meters, and high-phase lookback observations of the nucleus and coma for 60 h after closest approach. An inflight calibration data set to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instruments’ performance is also planned. A ground data processing pipeline is under development at Cornell University that will efficiently convert the raw flight data files into calibrated images and spectral maps as well as produce validated archival data sets for delivery to NASA’s Planetary Data System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 Earth receipt for use by researcher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922.
介绍了采用双通道FFT分析仪进行振动传感器随机校准的方法。校准系统采用2种方法,闭环控制,单振动台全频段校准。经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其校准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23.
分压力质谱计校准装置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分压力质谱计校准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分压力测量方法,对分压力测量和灵敏度校准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4.
本文详细介绍了三向测力仪自动标定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测力仪的标定规则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25.
陀螺仪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器件,首先对传统陀螺仪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各类陀螺仪的基本原理与优缺点。然后,从关注度、精度、成本、应用四个角度对传统陀螺仪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对比。最后,对未来陀螺仪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对陀螺仪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26.
本文从标量形式的USLIP格式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通量限制器与LED性质和空间离散精度的关系。利用Roe平均矩阵的U特性和广义数值Riemann不变量的概念,将此类格式应用于二维翼型跨声流场的数值模拟,针对提供的来流条件,考查了不同的通量限制器对流场计算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7.
水听器复数灵敏度的激光法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光测振技术直接检测声场作用下的水介质质点振速,通过推算得到声场中该点声压的幅值和相位,从而可精确校准水听器的复数灵敏度.利用该技术,我们在10~100 kHz频段建立了一套水听器复数灵敏度的校准装置.本文简要介绍了装置的校准原理、方法以及各组成部分,并对Φ20球形水听器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激光测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校准水听器复数灵敏度的方法,校准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28.
研究了双基站固定的情况下,测向交叉定位中测量角度和最大位置误差的分布问题。结合固定双基站的特点,先推导出可能产生最大位置误差的几何坐标,然后在测角误差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对最大位置误差的分布进行了仿真,最后得到了最大位置误差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29.
适用于超声速流场计算的有限体积紧致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志斌  袁湘江  陈林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10):2481-2487
结合紧致格式与有限体积法两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体积的紧致算法.采用特征处理的通量限制方法抑制紧致格式在间断附近的非物理振荡,将该算法应用于航天领域超声速流场的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典型算例,并与其他格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算法能够无振荡捕捉各种间断,且对波系结构的刻画最为锐利,并能够精细分辨小尺度流场结构,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30.
介绍了气体流量计量发展的特点及需求,提出建立一套多介质气体微小流量标准装置。结合实际装置指标需求,比较分析了常用气体流量标准原理特点,确定采用了PVTt法原理,根据设计指标需求及原理提出了多介质气体微小流量装置整体初步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