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50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导电聚苯胺/镀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镀镍法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镀金属镍合金(Ni/CNTs),并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聚苯胺(PANI);通过溶液共混法,将Ni/CNTs和PANI制备成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分析(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和两探针法对Ni/CNTs和复合材料表面进行观察、结构测定和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Ni/CNTs的长度约几百纳米至几十微米,镀层的厚度在20~30nm;随着Ni/CNTs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增加,其渗滤阈值为3.5%。  相似文献   
82.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综述了复合材料家族中的新成员——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课题组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对6大类工艺方法的机理、特点、适用范围和现阶段开发程度,以及由这些制备工艺所开发出的新材料的优异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综合评价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在展望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广阔的应用前景基础上,指出了其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镀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在镀镍中的添加方式、添加量对镀层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镀镍产品上针孔现象的产生,可以提高镀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84.
镉镍蓄电池充电机种类烦多,大多充电机体积大、功能单一、操作复杂,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设计的镉镍蓄电池维护系统,采用单片机、矩阵键盘控制和液晶显示,可实现短路保护功能、定时保护功能、日历显示功能、接反保护和报警功能、自检功能、空载提示功能、充电时间自主设定功能、充满提醒功能、温度保护功能、容量低提醒功能、常见故障帮助功能,集充电、放电和激活为一体,可对现有十种光电装备中三种型号的镉镍蓄电池组进行维护和保养。  相似文献   
85.
表面技术应用于超高速气动实验模型的加工中,结果表明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寿命,传统机械加工与表面工程相融合是气动模型加工新的复合工艺。  相似文献   
86.
针对传统工艺在处理镀铬层发灰、发黄时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化学和电化学的方法使钝化了的镍层处于活性状态,再进行第二次镀铬的工艺。解决了一般传统工艺需要全部退掉镍-镍-铬镀层或机械抛光镍层后再进行第二次镀铬的问题,该工艺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可用于精密零件的返工。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常规六价铬镀铬并同时渗氢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发现常规的薄镀铬层是一种不稳定的非晶态结构,在特定的渗氢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稳定的非晶态结构或微晶结构。  相似文献   
88.
采用置换反应法和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微米级镀Ag丙烯酸酯橡胶(ACM)微球,研究了镀Ag导电弹性体微球的电性能。结果表明:置换反应法通过对微球基体先化学镀铜再置换镀Ag,能够得到镀层均匀致密、包覆完善的镀Ag弹性体微球;所制备镀Ag微球的体积电阻率随外加压力及温度的升高,均呈现规律性降低,并且不受热循环的影响,表明所制备的镀Ag导电弹性体微球具有一定的弹性、热膨胀性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利用电沉积的方法获取含Fe0.4%~0.8%的锌铁耐蚀合金镀层。结果表明:工艺因素对镀层含Fe量影响很大。而镀层中的含Fe量又直接影响镀层的耐蚀性。含Fe0.4%~0.8%的锌铁合金镀层其耐蚀性大大优于普通镀锌层。少量的铁元素可以大大延迟镀层出白锈、出红锈的时间。  相似文献   
90.
Electroless nickel (EN) plating can give rise to the severe galvanic corrosion of the magnesium (Mg) alloy matrix, owing to its nobler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than Mg alloy. To hinder the formation of galvanic couple, an intermediate pho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 (PCC) layer is introduced between the EN layer and the Mg alloy matrix. Since the ceramic-like PCC layer cannot be catalyzed, a low-cost Ag-activa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process the PCC layer before electroless plating. The cross-section morphology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the PCC-EN composite coating indicate that the PCC intermediate layer can effectively separate the Mg alloy from the EN layer. Moreover, 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tests suggest that the PCC-EN composite coating has a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N coating and AZ91D Mg allo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