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169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功能梯度材料(FGM)/零件信息统一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目前现有的几种功能梯度材料/零件的信息表示方法,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阐述了具体的数据结构,并重点讨论了几种功能梯度材料/零件的信息表示方法,在功能梯度材料(FGM)/零件设计中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为其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耿辉  周进  翟振辰  陈军 《推进技术》2007,28(6):599-606
在超声速燃烧室的壁面上安装具有不同长深比、深度以及后壁倾角的凹腔,在凹腔上游壁面横向喷注燃料射流。分别利用掺有丙酮蒸气的氦气和氢气模拟不燃烧和燃烧两种情况下的横向燃料喷流,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分别对流场中不同截面上的丙酮和氢氧基进行成像,同时对不燃烧情况下的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凹腔结构主要通过影响由凹腔后壁高压区向凹腔前壁传播高压扰动的行为来影响凹腔内部的静压分布,从而影响燃料的流动过程;凹腔长深比减小、深度或后壁倾角增大都有助于高压扰动的前传,导致燃料不易向凹腔内部偏转以及进入凹腔的燃料质量减少;凹腔长深比和深度的增加可增大凹腔内低速回流区的范围,有助于增强凹腔内部的燃烧以及火焰稳定能力;凹腔后壁倾角对燃料燃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3.
BTT导弹再入段非线性鲁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浩  王永骥  杨业 《航天控制》2006,24(4):23-26
针对BTT导弹再入段的非线性模型以及三通道间的较强耦合,研究了模型不确定情况下的解耦和跟踪控制问题。首先分析了BTT导弹在再入段的非线性模型,然后根据微分几何方法检验该模型是否可进行输入输出解耦,并推导出BTT导弹在再入段的非线性解耦控制律,其后分析了在某种匹配不确定情况下导弹动态系统的具体形式,并将李亚普诺夫方法运用到控制器的设计中,得出鲁棒输出控制跟踪控制律。采用该控制方式对某型BTT导弹的六自由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鲁棒控制方法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并实现三通道间的近似解耦,使攻角α,侧滑角β和滚动角γ良好地跟踪期望指令。  相似文献   
104.
许多非线性微分方程一般都是不可积的,例如Riccati方程。本文主要利用在文[4]中得到的一个定理,通过构造微分方程的线性算子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关于微分方程的算子矩阵,从这个算子矩阵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得到了微分方程存在有理式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举例给出求有理式解的具体方法。本文的结果对研究Riccati方程的特解以及可积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推广了文[3]中收集的相应结果,且以此为特例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矩阵变换和混合方法的扫掠曲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用矩阵变换和混合的方法,构造多种由相关曲线依据不同的扫掠规则生成的扫掠曲面。扫掠规则可以分为平行扫掠、脊线扫掠、同步扫掠和旋转扫掠四种。最后将其应用于复杂外形产品的设计,并用工程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6.
张威  金志光  王浩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21,42(10):2187-2192
针对宽范围定几何颌下进气道高马赫数下的压缩量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喉部滑块前后移动的变几何调节方案,该方案通过滑块前后移动改变高低马赫数下的喉道尺寸,使进气道能够满足高低马赫数下的压缩量要求。本文提出了两种滑块布局方式,针对内锥侧滑块布局方式,按调节原理进行了滑块型面与进气道内流道型面的匹配设计,并将变几何颌下进气道与定几何方案进行了性能比较。数值研究表明:按Ma2.5-Ma4.0范围设计的变几何颌下进气道,在设计点,临界状态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为0.51,较公开文献中定几何方案提高8.5%;在Ma4.0,0°攻角工况下,临界状态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为0.46,提高12.2%;在Ma2.7,1°攻角工况下流量系数为0.69, 临界状态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为0.78。气动性能表明,该颌下进气道性能优越,调节方案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07.
By using the data of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bservation from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IED) distributions reconstructed by using 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 technique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onospheric storm effects over Wuhan region during 17 March and 22 June 2015 geomagnetic storm periods. F-region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at Wuhan ionosonde station shows an obvious decrease during recovery phase of the St. Patrick’s Day geomagnetic storm. Moreover, tomographic results present that the decrease in electron density begins at 12:00 UT on 17 March during the storm main phase. Also, foF2 shows a long-lasting negative storm effect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of the 22 June 2015 geomagnetic storm. Electron density chromatography presents the evident decrease during the storm da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onosonde observation. These ionospheric negative storm effects are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PPEF and DDEF from high latitudes.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有限域上奇异辛几何构造了一个新的带仲裁的认证码,并计算了这个码的参数。当收方和发方的编码规则按等概率分布选取时,计算出了各种攻击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9.
蔡伊雯  金志光  周建兴  周航 《航空学报》2020,41(11):123745-123745
针对马赫数0~6的预冷涡轮+冲压组合多热力循环发动机的宽范围工作要求,提出了一种在马赫数2~6范围内流量系数为1.0的宽范围轴对称进气道变几何调节方案,通过中心锥与分流板的协同平移运动,可在满足涡轮与冲压两通道流量分配要求的同时,实现两通道压缩量的匹配调节。对起始半锥角分别为20°和13°的两种变几何进气道方案开展了设计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起始半锥角对最终方案设计影响最大,起始半锥角为13°的进气道方案较起始半锥角为20°的方案,冲压通道和涡轮通道在来流马赫数为6时临界总压恢复分别提高了16%和14%,最大迎风面积减小了12.4%,但中心锥和分流板平移调节距离分别增加84%和91%。  相似文献   
110.
利用了有限域上的辛几何构造了一类Cartesian认证码,并且计算了其参数及模仿攻击成功的概率和替换攻击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