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788篇
航空   3052篇
航天技术   358篇
综合类   365篇
航天   5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根据弹头的可偏转特性,利用无根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偏转弹头导弹的动力学模型,并对通道间的耦合特性及弹头偏转对弹体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通道间的耦合及弹头偏转对弹体运动的影响作为干扰项处理,将气动参数的非线性变化等效为标称参数的摄动,利用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偏转弹头导弹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变结构控制器能够有效地减小和消除俯仰、偏航通道对滚转通道的耦合作用以及弹头偏转对弹体运动的影响,较好地抑制了导弹气动参数的摄动,具有较高的稳态精度和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消除舰尾流对载机着舰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完成低动压状态下飞行速度与高度的解耦工作,基于定量反馈理论/总能量控制理论(QFT/TECS)设计了纵向着舰控制系统。针对着舰过程中数学模型所具有的不确定因素及舰尾流对下滑航迹的影响,以载机高度变化率为控制对象,使用定量反馈理论结合推力补偿系统进行了内回路鲁棒控制律设计。外回路控制律设计是以总能量控制理论为基础,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待调控制参数进行寻优,进而实现了对高度、速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完成了载机纵向着舰轨迹与速度的解耦工作。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在拥有较强的鲁棒性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解耦控制能力,实现了载机着舰段的高度与速度的解耦控制,明显提高了载机对着舰轨迹的跟踪能力,可满足不确定条件下载机的着舰要求。  相似文献   
993.
刘海涛  李少洋  秦定本  李冬霞 《航空学报》2019,40(12):323292-323292
星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星基ADS-B)是实现广域范围内航空器监视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揭示星基ADS-B系统共信道干扰对系统监视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星基ADS-B系统监视容量的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星基ADS-B系统模型,随后理论分析给出消息正确接收概率、位置消息更新间隔及位置报告更新间隔的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星基ADS-B系统监视容量的计算公式,最后基于SNS软件构建了星基ADS-B仿真系统,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星基ADS-B系统的监视容量由ADS-B应用子系统所要求的航空器位置报告更新间隔、航空器-卫星链路的误码率、星-地面站链路的误码率及卫星数目联合确定。  相似文献   
994.
复合材料层合板下陷是飞机结构中应用广泛的典型结构细节。以下陷长深比、相同方向下陷区间距、两个不同方向下陷区间距为下陷区设计变量,建立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通过下陷应力应变分布、初始失效和最终承载能力分析,确定各设计变量对下陷区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参数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下陷区结构最先发生损伤的部位为下陷区转折处;合理的下陷参数设计变量取值为长深比B/A≥20、主受力方向上两个下陷区间距A/H≥12、不同方向上两个下陷区间距C/A_(min)≥1.5。  相似文献   
995.
田文朋  夏峰  宋鹏飞  张柁  杨鹏飞 《航空学报》2020,41(11):223956-223956
水陆两栖飞机全机静力试验的浮筒着水工况试验中,在试验允许的常规载荷配平方案下,压向大量级水载荷作用于浮筒结构引起机翼较大变形,影响试验精度,因此进行以减少机翼变形为目标的载荷配平研究。将机翼近似为悬臂梁结构,在构建的机翼力学模型基础上应用Green函数建立机翼的挠度曲线方程。首次以考核区域边界肋的挠度和转角为优化目标并建立多目标函数,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极差变换标准化处理方法将其转化为单目标函数后,采用引入交叉和变异因子的改进蚁群算法进行载荷配平方案优化运算。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得到的载荷配平方案可以显著地减少机翼变形,配平载荷不影响考核区域的真实变形,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提出了评估编队歼击机超视距空战效能的多步裁定法。用损失交换比和剩余飞机数量作为效能指标,将最优火力分配与空空反导弹引入到多步裁定模型中。考虑了电子对抗与飞机生存力,计算了歼击机领先发射概率、空空导弹击毁概率和发射次数。算例表明,领先发射一方超视距空战效能通常较高,滞后发射一方若采用最优火力分配、空空反导弹、电子对抗及提高飞机生存力等措施也可提高超视距空战效能。此模型计算简便,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97.
将介绍虚拟仪表设计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功能作用。首先介绍了现有的虚拟仪表设计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之后介绍自主研发的虚拟仪表设计软件的特点,分析设计思路,分解介绍各模块的功能,给出仿真案例及最后的仿真效果。该虚拟仪表设计软件完全自主研发,具有易用性、可迅速建模、容易更改,模块化,通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8.
倾转旋翼机是当前旋翼飞行器研究的热点,但有关舰载倾转旋翼机着舰域耦合流场的研究还很少。以两栖攻击舰(LHA)和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舰载倾转旋翼机着舰域耦合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讨了不同着舰高度时机/舰耦合流场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倾转旋翼尾流会与舰船脱落涡、甲板舷涡以及舰岛艉涡发生较强的"涡-涡干扰"现象,加大了耦合流场的湍流强度;舰船流场的低频非稳态特征会导致旋翼桨盘气动载荷发生显著的波动,不利于飞行操纵;垂直降落过程中,舰船甲板会形成"前低后高"的压力分布特征,倾转旋翼RMS气动载荷值也会明显增加,降低了着舰安全性,且右旋翼RMS气动载荷值比左旋翼平均大一倍以上,这也表明右旋翼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气动环境。  相似文献   
999.
K8飞机襟翼装配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成为技术关键。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改进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为减少飞机设计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硬件更改,提出了飞机初步设计阶段基于模型的设计思路。通过一个1/4风笛手J-3幼兽无人机的实例,说明如何通过DATCOM优化一个飞机结构设计、计算出气动特性,并提前分析所选择特定结构外形的飞机起飞着陆等性能,以提前预估所设计的飞机是否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分析表明,基于模型的设计过程能够在一种快速可重复的模式下进行,能够很好控制飞机设计过程中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