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1050篇
航天技术   185篇
综合类   289篇
航天   6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21.
"长征火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载火箭之一"、 "美国对华卫星出口限制的特殊政策,不利于国际空间合作的健康发展"、 "希望中国火箭越来越多发射各个卫星制造商生产的卫星"……  相似文献   
122.
非合作目标自主在轨服务是在轨服务领域的研究方向,具备避碰能力的接近轨迹规划将在未来的在轨服务任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给出了一种基于滚动时域的慢旋非合作目标接近轨迹规划方法,利用逻辑变量和连续变量的混合形式来描述避碰约束,从而将轨迹规划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规划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滚动时域设计的慢旋非合作目标接近轨迹规划能够使得在轨服务航天器安全地接近终端状态.  相似文献   
123.
刘斐 《太空探索》2011,(2):12-13
2010年,中国航天的宇航发射任务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华丽出场拉开序幕,又以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的一飞冲天压轴谢幕,漂亮的一起一合,于中国航天而言,无疑是一场精彩至极的汇报演出。一年间,中国航天共完成15箭2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创年度宇航发射的历史新高,其发射密度之大、成功率之高和影响力之远都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24.
宗合 《太空探索》2012,(11):9-9
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0次发射。  相似文献   
125.
张蕊 《国际太空》2009,(8):19-22
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于向“国际空间站”(ISS)运送航天员和货物的商业运输项目。它在2006年1月18日启动,预定在2010年实现为ISS服务。  相似文献   
126.
现有可维修航天器为实现可维修能力代价大,且技术发展途径不清晰,难以推广应用。本文在对国外可维修航天器技术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可维修体系架构、可更换功能模块体系和即插即用接口体系3方面,提出了一种可维修航天器的通用设计方法。结合所提方法,设计了一种主结构可变构型的模块化可维修航天器,阐述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所设计的可维修航天器以开放式机械体系、分布式异构网络体系与可补加动力体系为核心架构,以两级功能模块和三级接口为可维修载体,以较小代价实现了可维修维护能力,降低了对维修操作方的能力要求,且系统功能性能可随技术的发展动态演进。所提方法与典型设计案例可为中国可维修航天器及相应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的发展,空中交通管制与航空公司运控等航空业务对航空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频谱利用率、航空通信网容量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基于甚高频的航空通信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受限于标准体制、技术壁垒等因素,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运行需求。L波段数字航空通信(L-band digital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L-DACS)数据链技术作为新一代航空通信系统的预选方案,是有效解决频谱资源饱和难题、满足高速率传输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L-DACS数据链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通信系统现阶段的技术标准,分析了L-DACS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建议,为面向航空宽带通信L-DACS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8.
张玲俊  刘磊  王勇 《航天控制》2021,39(3):33-42
以在轨服务空间机械臂执行一类动目标精细盲插拔操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机械臂末端与不确知动态变化插拔位置的柔顺跟随问题,提出了 一种根据实际接触力与期望接触力的关系动态调整阻尼参数的变阻抗柔顺随动控制算法,实现了对不确知动态变化插拔位置的柔顺跟随.针对机械臂末端与插座底部接触后的反复碰撞问题,提出了 一种根据碰撞次数实时改变...  相似文献   
129.
我国商用飞机制造业正面临着市场化的趋势,飞机主制造商的关注点逐步向产品服务延伸,即可持续性发展。纵观飞机产品全生命周期,主制造商对于产品的研制应是面向包含飞机产品、服务产品及整个运营保障维护体系在内的整体化、系统化、综合性的研发工程,即商用飞机产品服务系统。本文基于产品服务系统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商用飞机研发模式的设想。本文介绍的新型商用飞机研发模式是基于系统工程方法,其研发过程主要包含捕获利益攸关方需要、建立产品服务系统功能架构、建立产品与服务功能关系矩阵以及产品服务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定义共四个关键过程,文中开创性的提出了适用于该研发模式的、面向产品服务功能绩效实现的功能层级分解结构,作为整个研发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0.
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站舱内服务机器人视觉跟踪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舱内跟随服务机器人的任务辅助能力,解决机器人对航天员的视觉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概率模型的人体视觉跟踪算法。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对穿着多样、姿态任意人体的稳定检测。结合人体检测结果,设计了运动预测概率模型,实现了对指定人员准确、连续的跟踪。算法对包含大多数航天员活动的多个数据集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跟踪算法实现了对穿着多样、姿态任意人体的稳定跟踪,并有效避免了由于穿着相似、遮挡可能造成的误跟踪问题。该算法为空间站舱内跟随服务机器人对航天员的视觉跟踪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算法基于融合的RGB-D图像,工程上易于构建和实现,也可拓展到其他跟随服务机器人视觉跟踪任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