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281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71.
将飞机空调系统中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游离水喷到散热器的冷边,并对水喷到冲压空气中的状态变化过程和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对比试验的验证,散热器冷边加水提高了散热器的热边温降。在散热器冷边流量与热边流量之比较小时,可将散热器的效率提高2%左右。该方法已应用于某型直升机空调系统中。  相似文献   
272.
In view of the low H2O abundance in the present Venusian and Martian atmospheres several observations by spacecraft and studies suggest that both planets should have lost most of their water over the early active period of the young Sun. During the first Gyr after the Sun arrived at the Zero- Age-Main-Sequence high X-ray and EUV fluxes between 10 and 100 times that of the present Sun were responsible for much higher temperatures in the thermosphere-exosphere environments on both planets. By applying a diffusive-gravitational equilibrium and thermal balance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radiation impact on the early thermospheres by photodissociation and ionization processes, due to exothermic chemical reactions and cooling by CO2 IR emission in the 15μm band we found expanded thermospheres with exobase levels between about 200 km (present) and 2000 km (4.5 Gyr ago). The higher temperatures in the upper atmospheres of both planets could reach “blow-off” conditions for H atoms even at high CO2 mixing ratios of 96%. Lower CO2/N2 mixing ratio or higher contents of H2O vapor in the early atmospheres could have had a dramatic impact from the loss of atmosphere and water on both planets. The duration of this phase of high thermal loss rates essentially depended on the mixing ratios of CO2, N2, and H2O in the early atmospheres and could have lasted between about 150 and several hundred Myr.  相似文献   
273.
TBCC进气道变几何泄流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提出了一种用于内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进气道全马赫数范围的可变几何泄流腔方案,给出了可变几何泄流腔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泄流腔及其几何特征参数对进气道流场特征和气动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几何特征参数对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手段,对泄流腔可变型面参数随飞行马赫数Ma0的调节规律和进气道在全马赫数范围内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泄流腔开启之后,随着Ma0的增加,泄流腔进口宽度和喉道高度不断减小,且均呈前急后缓的减小趋势;在Ma0≤2.0和Ma0≥2.5时,泄流腔进口前角均随Ma0的增加而减小;当Ma0≤2.5时,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均在0.8以上,当2.5<Ma0≤4.5时,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均在0.3以上,符合进气道总体方案的要求;冲压模态下,冲压通道的出口马赫数均小于0.4,出口静压均大于0.5个标准大气压(50.6625kPa),均能满足冲压燃烧室的燃烧需求.结合高速风洞试验研究结果,印证了可变几何泄流腔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4.
染色标志弹在入水冲击过程中破裂并释放出染料,该过程是一个包含了多重流固耦合效应并且需要考虑耦合面失效行为的非线性瞬态动力学问题。采用MSC Dytran,研究了标志弹的入水冲击行为,建立了多个弹体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标志弹预设凹槽个数和位置、弹体入水速度和角度等参数对标志弹冲击过程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标志弹最小入水速度、染料释放的裂口位置及大小与入水角的非线性关系,为标志弹结构设计和试验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5.
采用测定相同流动度时浆体需水量的方法,试验证明了不同粒径分布的矿粉其堆积密度有显著的差异.将浆体中的粉体颗粒及其表面包裹着的一层水膜作为复合颗粒,从而将求浆体中粉体颗粒堆积密度的问题转化为求假想复合颗粒体系的堆积密度问题,在Stovall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浆体中连续粒径粉体的堆积密度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确定了该公式中的待定参数值,并对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该公式可以根据粉体的粒径分布计算它在浆体中的堆积密度.   相似文献   
276.
针对最大流量原理法在设计小几何特性小孔径细水雾离心喷嘴方面的不足,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混合模型,模拟了包含蒸气和水两相的喷嘴内部流动,得到了流量、喷雾锥角等宏观参数,并和实验测量数据以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同时,还对喷嘴内的气液两相体积分数、轴向与切向速度、压力分布等流场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与理论模型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应的机理.数值模拟方法考虑了液体的粘性和壁面摩擦力等因素,较好地反映了喷嘴内部的流场特性,为小几何特性小孔径细水雾离心喷嘴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77.
水土资源的安全程度和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安全,二者对生态格局的演变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轮台县为例,从水土资源安全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研究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GIS、RS和其他数据资料的支持下,对研究区1992-2008年16a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已由预警区转至中警区,生态环境整体上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78.
航空定向技术在地下水流速流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高科技的航空定向技术与同位素稀释测井技术相结合,研制出一种智能化的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在天然流场下的单井中测量了地下渗透流速、流向;垂向流速、流向,并对仪器的结构、原理、工作过程作了详细的讨论,该测量仪可广泛地应用于堤坝渗漏路径的探测、水源地的地下水勘察、煤矿涌水预测、环境保护、农田地下水溶质运移等。  相似文献   
279.
本文介绍了用铜网为阴极电解处理镀铬废水的技术。介绍了电解槽的结构,探索电解时六价铬的还原机理,研究PH值及阴极铜网表面状态对除铬的影响,指出铜电解沉积的规律,评估了处理的能耗。研究表明,处理后的废水Cr~(6+)可达到排放标准。本法整个处理过程不需另外加入还原剂,因而不产生非铬化合物的废渣,废水中的Cr~(6+)以较高纯度的Cr_2O_3形式回收。  相似文献   
280.
很多人对液体粒子场的测量十分感兴趣,并且已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液体颗粒的直径,粒子空间分布,很少有人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本文将介绍以下内容:(1)用全息术测量液体粒子场原理;(2)同轴远场拍摄光路; (3)同轴再现光路;(4)粒子场信息处理方法;(5)测量结果。最终的测量结果表明,用激光全息方法测量动态液体粒子场中的粒子直径、粒子空间分布具有迅速、准确、非接触之优点,用这一方法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