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航空   678篇
航天技术   356篇
综合类   101篇
航天   58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Three new control factors are presented for calculating the multipole mode number (MMN) efficiently and precisely. The effects of these control factors on the number of integral samples and the precision of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 (MLFMA) are investigated.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control factors which is proven to be able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needed memory significantly as well as ensuring the proper precision. For three aircraft models, the improved MLFMA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ir multi-frequency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It is found that aircraft shape can influence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in different frequency zones. Both the multi-frequency RCS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pe stealth aircraft and the conventional aircraft with stealth design taken into account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hape stealth exhibits significant RCS reduction in the resonance and high-frequency zones, and with a weaker influence in the Rayleigh zone. Compared with radar absorbing material (RAM), shape stealth yields a wider multi-frequency RCS reduction.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stealth design for multiple frequencies or even for all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202.
从单航过单平台InSAR系统对其自身基线的高精度需求出发,给出了光学测量方案下的基线模型,并针对模型中的各因素及其误差来源,进行了模型的敏感性分析,阐明了测量元素与位置修正矢量的基线矢量的误差传递关系,然后根据误差传递关系找出测量系统的优化安装部位。通过解析推导得出各类误差源在不同条件下对基线精度影响的理论结果,由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安装部位的误差传递系数。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由测量环境的输入条件直接获得基线的误差量级,其结果可作为指导测量系统方案设计与精度分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3.
根据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特点,针对中远距空战面临的电子干扰环境,首先分析和探讨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技术措施,给出了抗噪声干扰、距离欺骗干扰、速度欺骗干扰、角度欺骗干扰和消极干扰的一些具体方法。然后,从战术使用的角度探讨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方法,提出了机载火控雷达与欺骗干扰协同、编队协同以及电子防护的战术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204.
陈娟  周晔  高霞  钱君 《航空工程进展》2021,12(1):113-120
作为危险气象感知的重要手段,机载气象雷达在航空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机载气象雷达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产品及技术,展望了机载气象雷达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关键技术与难点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可以促进国内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5.
针对弹道中段目标微特征难以识别与分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分辨雷达和高分辨雷达相结合的混合体制雷达网的有翼弹道目标微特征及外形参数提取方法。依据非线性信号参量可分离模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方法解算出有翼弹道目标群各散射中心的幅相参数,结合不同雷达提取的微特征的关联性,利用散射中心关联处理实现了各类散射中心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利用弹道目标的微特征,结合弹道目标各散射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重构出各目标的三维微特征及各散射中心的三维位置矢量,进而估计出目标的进动特征和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SNR)为5 dB时,该方法的重构精度保持在92%左右。  相似文献   
206.
唐波 《航空学报》2016,37(2):688-694
发射波形设计是宽带认知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宽带认知雷达系统对距离扩展目标的检测性能,建立了目标检测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检测性能,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基于最大输出信干噪比(SINR)的低峰均比(PAR)波形设计算法。通过将原波形优化问题等效为接收权值与低峰均比波形的联合优化问题,同时利用循环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低峰均比波形快速设计算法。相比于现有的梯度法以及凸优化算法,该算法所设计的恒模波形信干噪比与二者相当,但算法实现难度明显变小,计算复杂度明显降低。仿真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7.
毕辉  张冰尘  洪文 《航空学报》2016,37(2):680-687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TomoSAR)是通过同一观测区域不同入射角的多幅二维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在高程向进行孔径合成,从而实现三维成像。近年来,压缩感知(CS)被用于高程向稀疏场景的重建,高程向重建质量取决于观测矩阵的性质,而航迹分布是影响观测矩阵重构性能的重要因素。相比于度量观测矩阵重构性能的其他约束条件,RIPless理论具有有效、直观和计算简单等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RIPless理论的压缩感知层析SAR成像航迹分布优化准则,从而在航迹数目一定的情况下,获取最优分布以实现高程向优化重建。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优化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8.
基于Hybrid-TOPS的星载SAR运动目标监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模式下运动目标测速范围有限、精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ybrid-TOPS的星载SAR运动目标监视新模式。首先,利用混合度因子对星载SAR成像模式进行定量化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TOPS模式与逆TOPS模式的组合提出一种运动目标监视新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实现对同一区域的多次观测,且具有方位向连续观测的能力。然后,利用新模式所获取的不同方位向观测角度下的SAR序贯图像,再结合图像配准和基于新模式的运动目标参数反演即完成目标方位向速度信息的精确提取。最后,仿真验证了新模式的有效性与运动信息提取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09.
介绍了复用二进制偏置载波(MBOC)信号的功率谱特性特点,用仿真方法讨论了复合二进制偏置载波(CBOC)信号时域表示及其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和伪码跟踪性能,证明了CBOC信号的优越性。针对CBOC信号自相关函数多峰性,给出了一种CBOC信号新型相关函数的产生方法。  相似文献   
210.
小卫星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来兴 《上海航天》2011,28(6):54-57
对小卫星对地观测高分辨率成像系统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有极高分辨率(0.5~1.0m)、高分辨率(1.8~2.5m)和中高分辨率(4-10m)小卫星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并与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系统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小卫星光学成像系统、SAR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和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讨论了未来小卫星及其高分辨率成像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