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160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当前大功率的航空发电机开始采用360~800Hz的变频输出方式,在航空变频电源的直接供电下,感应电机的性能受到频率变化最大的影响是在高频时起动转矩太低。针对笼型感应电机,采用解析计算的方法对矩形转子槽尺寸进行优化,在不改变稳态性能的条件下获得最大起动转矩。深槽尺寸的变化将影响集肤效应系数和槽漏感2个方面,二者对起动转矩的作用相反。通过综合2个方面的因素,建立起包含槽型尺寸和频率的动态转子参数模型,并采用该动态转子参数对传统的转矩公式进行调整,进而获得关于转子槽尺寸的起动力矩解析式,同时基于该解析式实现对起动力矩的优化。采用该解析方法对7.5kW感应电机进行深槽转子优化,并对航空变频电源驱动时的起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矩形转子槽优化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张颖康  肖扬 《航空学报》2011,32(7):1292-1301
陆地的刚体表面在机载雷达的任意相对运动下具有几何不变性,基于此约束可利用雷达距离像中提取出的地面多个强散射点的一维距离数据,重建出地表的三维信息以及载机未知的运动轨迹.鉴于现有基于雷达远场假设的重建方法无法适用于具有较大近场误差的地面目标重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雷达近场几何模型的优化重建方法,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实现了对...  相似文献   
73.
分形几何及其在精密切削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地介绍了分形几何的基本概念,以及分形几何在精密切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振动分析,刀具磨损、材料素质及产品表面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74.
关于高维数据拟合提出两种计算方法,用各种实例在计算机上计算,给出了等值面图形绘制方法,直观地表示高维空间曲面。应用实例表明,有杉本方法进行四维数据插春效果令人满意,铁于微机实现,等值面绘制快速精确。  相似文献   
75.
The tip leakage flow between a blade and a casing wall has a strong impact on compressor pressure rise capability,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Consequently, there is a strong motivation to look for means to minimize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otential of passive tip leakage flow control to increas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blade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a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equipped with blade winglets mounted to the blade tips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sults for a variation of the tip clearance and the winglet geometry are presented. Curr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proper tip winglets in a compressor cascade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 local aerodynamic field by weakening the tip leakage vortex.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suction-side winglets are aerodynamically superior to the pressure-side or combined winglets. The suction-side winglets are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exit total pressure loss associated with the tip leakage flow and the passage secondary flow to a significant degree.  相似文献   
76.
李楠 《航天电子对抗》2012,(3):40-42,46
针对复杂电磁信号环境下雷达辐射源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几何形状的辐射源识别算法。借助几何形状将辐射源空间特征向量转换为平面向量,计算向量各夹角余弦值,再同辐射源数据库进行比较,实现辐射源型号的自动识别。仿真验证了提出的识别算法,识别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7.
流体力学深度学习建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星  韩仁坤  刘子扬  张扬  陈刚 《航空学报》2021,42(4):524779-524779
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语言翻译、疾病诊断、游戏竞赛等领域已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流体力学问题由于维度高、非线性强、数据量大等特点,恰恰是深度学习擅长并可以带来研究范式创新的重要领域。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已在流体力学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其应用潜力逐渐得到证实。以流体力学深度学习技术为背景,结合课题组近期研究结果,探讨了流体力学深度学习建模技术及其最新进展。首先,对深度学习技术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做了介绍,阐释流场建模中常用深度学习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其次,分别对流体力学控制方程、流场重构、特征量建模和应用等几个典型的人工智能与流体力学交叉问题应用场景所涉及的深度学习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探讨了流体力学深度学习建模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
为了进一步提高亚像元级地物的光谱分析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核部分非负矩阵分解(Kernel Protection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KPNMF)的非线性解混算法.首先通过基于凸面几何理论的端元提取方法提取纯像元端元候选像素集合,然后根据候选像素的空间纯度指数判断纯像元端元.在纯像元端元信息已知的条件下,利用核方法对部分非负矩阵分解(Protection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NMF)进行推广,构造相应的目标函数,推导迭代求解过程,分解求得亚像元端元光谱和所有端元的丰度.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解混算法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分解能力,解混结果优于线性解混算法.  相似文献   
7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变循环发动机非线性部件模型共同工作方程组求解时初值选取对收敛速度和精度的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与Broyden拟牛顿法混合的求解思路。首先,对变循环发动机(VCE)进行变几何特性分析以及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下的外涵道稳态特性分析基础上,建立反映变几何特性以及模式切换等全状态部件模型。其次,以该模型性能计算为基准,提出了一种基于QPSO的Broyden拟牛顿混合算法来达到发动机共同工作平衡要求,通过发散系数实现混合算法的切换,以改善单一Broyden拟牛顿法对初值选取的依赖性同时提高QPSO算法的求解效率。通过高阶非线性方程组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求解效率以及精度。最后,进行VCE部件模型稳态、动态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GasTurb性能计算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发动机速度特性、高度特性等变化趋势与GasTurb基本一致,且误差均小于2%;基于QPSO的Broyden拟牛顿混合算法可有效快速地完成VCE部件模型的求解;所建VCE部件模型能够有效实现该新型发动机的性能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0.
侧板构型对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侧板前掠和侧板后掠两种构型的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开展了自由射流试验和数值模拟,考察了侧板构型对进气道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板前掠进气道的启动性能要明显优于后掠构型。通过对壁面压力分布、油流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侧板后掠进气道不启动流场大规模流动分离位于底板一侧,而前掠侧板对底板附近的流动分离具有限制作用,使得前掠构型不启动流场大规模分离形成于外罩一侧。外罩一侧边界层更薄,抵抗反压能力更强,更不容易发生分离,这正是造成前掠构型启动性能更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