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160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71.
本文提出了一种飞机易损性计算中的射击线几何描述方法。首先,将给定打击方向上的飞机暴露面积划分为三个子区域:非易损区域、非重叠易损区域和重叠易损区域。然后,把飞机的独立存在状态划分为三类:杀伤状态、中间状态和非杀伤状态,利用射击线扫描法,对以上三个子区域中的飞机存在状态参数进行分析。最后,该方法提供两类射击线几何描述数据:(1)每个子区域内部件的易损面积和暴露面积,这些数据主要用于计算部件的单击中易损性;(2)飞机的独立存在状态及各个状态对应的面积,这些数据主要用于计算飞机的单/多击中易损性。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通过跟踪射击线运动路径,可以提供飞机及部件被威胁命中部分的面积参数,从而使易损性计算更具有真实性。同时,该方法解决了目前方法在考虑部件重叠时的通用性问题,所提供的几何描述数据形式简单,易于分析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72.
一种新型三维制导律设计的非线性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彭双春  潘亮  韩大鹏  孙未蒙  沈林成 《航空学报》2010,31(10):2018-2025
 结合微分几何和李群方法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非解耦的新型三维(3D)制导律。首先,基于微分几何理论,得到了导弹运动的微分几何描述方程,无需估计剩余飞行时间。然后,通过李群旋量描述,建立了视线方位角与视线角速率之间的联系。最后,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针对导弹制导的无终端约束和有终端约束情况分别进行了相应制导律设计。该制导律不需要估算剩余飞行时间,并且能够满足终端角度约束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制导律能够适应于高速、大机动倾斜转弯(BTT)导弹精确制导。  相似文献   
173.
刘吉英  朱炬波  刘也  胡增辉 《宇航学报》2007,28(1):53-57,93
测速定轨体制下弹道参数估计的精度与布站几何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测距测速体制。从定轨的原理出发,分析测速体制下布站几何对弹道参数估计精度的影响,并采用遗传算法,在一定空域范围内无约束搜索和给定备选站址中的搜索两种应用背景下,进行布站几何的优化。在遗传算法的设计中,还考虑了不同适应度函数的选取及算法的稳定性等问题。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4.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双参数曲面的消隐算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现有的一些消隐算法,它们在计算量,存贮量和精度上都不太令人满意。本文引入面积坐标进行包含性检验,提出移动包围盒技术,给出了一种通用性强,贮存量小,准确性高,简单快速且易于在微机上实现的消隐算法。本文还给出了由Dxy-880绘图仪绘制的多个实例效果。  相似文献   
175.
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的几何调节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考虑了变循环发动机转子惯性效应和部件容积效应,分析了模态选择阀门面积、核心驱动风扇级导叶角度、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喷管喉部面积等几何参数及其不同组合调节方式对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变循环发动机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确保转换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放大(关小)模态选择阀门面积时,应关小(放大)核心驱动风扇级导叶角度.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和喷管喉部面积的调节可使得转换过程中参数的变化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76.
针对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格式的几何守恒律问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离散几何守恒律问题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有限差分格式离散后的自由流保持问题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课题组在有限差分离散几何守恒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守恒网格导数算法(CMM)、对称守恒网格导数算法(SCMM)等,并通过若干典型算例验证了几何守恒律的满足对高阶精度有限差...  相似文献   
177.
一种外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进气系统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外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可变几何进气道气动设计方案.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变几何方案沿飞行轨迹的气动性能参数变化.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参数和进气道几何调节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了较优的进气道调节规律及典型工作点进气道气动性能.结果显示:不同来流马赫数下,涡轮通道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不低于0.69,冲压通道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在0.38以上.   相似文献   
178.
结合发动机加速模型,采用部件法编制了变几何通道时加速性能的计算程序,并详细分析了α1通道、α2通道调节延迟或超前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几何通道超前调节,则推力和高压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增大,低压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减小,而延迟调节时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其中α2通道调节产生的影响大于α1通道调节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对变循环发动机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变循环发动机前、后涵道引射器的几何调节方式,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稳态及过渡态数学模型,并考虑了前涵道引射器和模态选择阀门由于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总压损失,模拟了变循环发动机单外涵模式、双外涵模式及模态转换过渡态过程中,前、后涵道引射器面积对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并与NASA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外涵模式,放大前涵道引射器内涵进口面积会减小变循环发动机的回流裕度,但可增大风扇和核心驱动风扇级的喘振裕度;在由单外涵模式过渡至双外涵模式的模态转换后期,减小后涵道引射器外涵进口面积可减缓风扇压比的下降;建议前涵道引射器选择总面积保持不变而内涵进口面积改变,后涵道引射器选择内涵进口面积保持不变而外涵进口面积改变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80.
高超声速并联TBCC总体性能分析与模态转换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涡轮冲压组合循环(TBCC)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的推力间隙问题,通过在风扇前嵌入预冷器冷却进口空气的方法扩展涡轮基的工作上边界,采用变几何方案提高冲压发动机在低马赫数下的推力。建立了双模态TBCC稳态性能模型,计算对比了不同构型TBCC的推力性能,选定了涡轮-冲压模式转换区间,计算了转换过程的推力变化、燃油和液氮的消耗量。结果表明:采用预冷、变几何方案能填补不预冷、定几何方案的推力间隙,在模态转换过程所消耗的液氮占飞行器总质量的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