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96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装配偏置误差对正交面齿轮传动接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政民卿  朱如鹏 《航空学报》2009,30(7):1353-1360
 分析装配误差对正交面齿轮传动的影响是开展面齿轮传动工程应用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为了分析装配偏置误差对正交面齿轮传动接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装配偏置误差影响的点接触正交面齿轮传动坐标系;推导了正交面齿轮齿廓和过渡曲面方程以及考虑装配偏置误差影响的接触点方程,分析了装配偏置误差对传动中正交面齿轮上接触点位置的影响;根据曲面上任意点处主方向和主曲率的求解方法,分析了装配偏置误差对接触点处主曲率的影响;利用布希涅斯克问题的解法,推导了传动中正交面齿轮上接触点处接触特性方程,分析了装配偏置误差对正交面齿轮上接触点处接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针对功率四分支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考虑实际齿面的啮合状况,通过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该系统的弯-扭耦合动力学微分方程,求解得到系统的频域和时域响应,利用齿面承载接触仿真技术(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LTCA)得到时变啮合刚度激励。结果表明:通过真实齿面拟合和LTCA技术的结合,可以得到更准确的齿轮在不同工况和齿面条件下的力学特性;轮齿修形后,可以减小传递误差,改善齿面的接触状况,使系统的动载荷波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3.
以设计要求的齿面接触印痕和传动误差曲线为目标,探讨采用展成法加工弧齿锥齿轮小轮时变性与否的问题。为此,给出了小轮加工参数形成过程中变性法与不变性法的数学特征,基于局部综合法得到了与这两种加工方式相对应的加工参数及齿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经轮齿接触分析得到了啮合性能即齿面接触印痕和传动误差曲线,将其与设计要求相对比,以评价加工方式的合理性。对某航空弧齿锥齿轮的啮合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不变性法比变性法得到了更好的啮合性能。  相似文献   
64.
针对高重合度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副,对其齿根弯曲应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高重合度齿轮的轮齿变形和刚度,对单个轮齿承受的载荷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高重合度齿轮齿间载荷分配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高重合度齿轮的双齿啮合界点作为计算载荷的加载点,给出了高重合度齿轮齿根过渡曲线30°切线位置危险截面的双齿啮合区界点的齿形系数和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获得了齿根危险截面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采用CL 100齿轮试验机,设计了不同重合度的外啮合齿轮副,测量了其齿根的弯曲应力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载荷下主动轮的齿根弯曲应力理论计算误差小于7.85%,从动轮的计算误差小于9.8%;低载荷下主动轮的齿根弯曲应力理论计算误差小于24.1%,从动轮的计算误差小于19%.   相似文献   
65.
面齿轮滚刀基本蜗杆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面齿轮传动由于其独特的传动优点,成为航空传动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面齿轮传动原理,建立面齿轮加工坐标系,得到了面齿轮齿面方程,分析了面齿轮齿顶变尖和齿根根切的限制条件,同时根据实际算例讨论了面齿轮内外半径随压力角变化的规律,所获得的结论对面齿轮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最后分析面齿轮的滚切原理,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建立面齿轮滚刀型面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滚刀型面离散三维坐标值,借助三维造型软件得到面齿轮滚刀基本蜗杆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66.
载人运输飞船流体回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载人运输飞船热控船流体回路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系统组成与流程设计、工作模式设计、主要技术状态等,并列出了流体回路全部试验工况及相关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流体回路具有良好的温度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重点对流体回路辐射器、冷凝干燥器、冷板、换热器等设备换热能力及低温情况下工质体积补偿、低压情况下工质溶气释出导致泵压头波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和试验结果对系统提出了优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7.
应用MSC. Fatigue疲劳分析软件,对捡膜弹齿进行强度和疲劳寿命分析,得到捡膜弹齿的应力云图和疲劳寿命云图,通过仿真分析,找出捡膜弹齿折断的原因,并进行优化,为捡膜弹齿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月球着陆器辐射器安装与散热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方汉  左光  贾宏 《航天器工程》2007,16(4):127-133
根据月球着陆器初步构型方案,辐射器可采取平行平坦月表安装和倾斜安装两种方式,安装方式不同时辐射器将面临不同的外热流环境。文章通过分析辐射器采取不同安装方式时的散热能力,对辐射器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9.
为解决传统数值方法对辐射器对流换热系数评估困难、流动散热性能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明晰工况参数与重力对辐射器流动散热特性影响规律,指导辐射器轻量化设计与地面试验,构建辐射器导热-对流-辐射耦合传热等比仿真模型,评估其与经验公式对辐射器水动力及热特性预测可靠性,分析流量、入口温度、吸收外热流及重力对辐射器工作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辐射器压降及散热功率模拟值与真空热试验数据最大相对误差为3.45%和2.86%,压降及换热系数经验公式预测值与仿真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0.15%和-33.18%;辐射器散热功率随流量与入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吸收外热流增加会降低对流换热热流量,相较零重力,常重力水平状态辐射器散热功率提高2.86%。所建模型可准确预测辐射器工作特性;辐射器设计应在满足压降与出口温度指标要求时,提高流量与入口温度,地面试验辐射器应竖直放置。  相似文献   
70.
将文献[1],[2]中推导出的各段公式归纳为统一的形式。介绍一种求解接触方程的方法,并附有一个计算实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