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航空   649篇
航天技术   277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2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APS/MLDI低污染燃烧室油雾特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对一个带多点贫油直接喷射双环预混旋流燃烧室头部的低污染燃烧室油雾场进行了测量,试验研究不同燃油喷射方式时燃油流量变化对油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下,粒径40μm左右的油珠数目最多,大于或小于此粒径的油珠数目都较少;单开值班级喷嘴时,随着燃油流量增加,燃油雾化变差;单开主燃级喷嘴时,增加燃油流量使燃油雾化稍有改善.同时打开值班级和主燃级喷嘴,保持油气比不变时,值班级和主燃级燃油量分配比例改变对燃油雾化特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2.
民用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读:国际上对民用航空运输污染排放的限制标准越来越严格,燃烧室作为民用航空发动机污染排放的唯一来源,降低污染排放物的生成量是燃烧室研制面临的重要任务,低排放燃烧技术作为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和进入市场的核心技术.本文简述了民用航空发动机污染排放标准的发展趋势、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控制、先进低排放燃烧室技术和未来超低排放燃烧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传热计算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蒋劲  张若凌 《推进技术》2012,33(3):443-449
为了计算评估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传热特性,并确认计算结果可信,结合固壁三维热传导方程、三维燃气流场计算软件平台和燃油物性计算程序,发展了能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三维热分析的计算程序;将水冷和油冷通道传热试验、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传热试验和燃油冷却面板传热特性试验的测量值与计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计算结果与测量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4.
国外民用航空发动机低污染燃烧室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球大气污染加剧,低污染燃烧室的研制成为了制约民用飞机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叙述了ICAOCAEP标准对民用航空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规定,以及污染物形成机理和排放控制方法,详细介绍了美国和英国、德国等欧洲航空发动机先进国家研制的多种高效低污染燃烧室,如TAPS、TALON、TVC和ANTLE等。这几种燃烧室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均比CAEP2标准规定值低50%以上,其研制、发展和使用经验,对中国低污染燃烧室的研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声发射技术在铝合金结构试件疲劳试验中的应用;采用声发射信号滤波处理技术进行铝合金疲劳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和实验可以确定,采用声发射信号滤波技术能够对结构件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使用液态燃料(航空煤油)的RQL(Rich-burn Quick-quench Lean-burn)工作模式驻涡燃烧室排放性能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总结了驻涡区余气系数、进口空气流量和进口空气温度等参数影响RQL工作模式驻涡燃烧室排放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驻涡区余气系数增大(α=0.6~1.5),CO、UHC体积分数升高,NOx体积分数降低;随着进口空气流量增大(Wa=0.4~0.6kg/s),CO、UHC、NOx体积分数均升高;随着进口空气温度升高(283K~473K),CO和UHC体积分数降低,NOx体积分数升高.  相似文献   
997.
防风网对煤堆遮风效果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防风网对堆场煤堆的遮风效果,进行了防风网与煤堆之间区域的流场可视化实验。使用风洞模拟大气边界层条件,并将开孔率为38.5%的防风网模型布置在煤堆模型前方。实验中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系统测量了防风网和堆场区域的平均风速分布,并且获得了煤堆表面的摩擦风速分布,进一步估算煤堆起尘量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防风网可有效降低煤堆表面迎风区域的摩擦风速,而对背风面的流场分布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防风网的遮护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一典型多层隔热材料在真空环境下的系列隔热性能实验和分析,分析了多层隔热材料层间温度差(Δt)的分布趋势,揭示了多层隔热材料在不同层间隔热性能的优劣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证明:多层隔热材料的层间温度差(Δt)变化呈U型分布趋势;外层隔热性能优于中间层的隔热性能,4层以内18层以外层间气流状态接近分子流,隔热性能较好,温度差(Δt)大;中间各层气流处于非稳态,隔热性能稍差,温度差(Δt)小;靠近加热板一侧层间温度差小于低温一侧。  相似文献   
999.
采用AgCuTi+ 10vol%~30vol% SiC对C/SiC与TC4进行钎焊,后对钎焊接头进行室温~600℃热震试验.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钎焊工艺下,钎焊接头的界面微观组织和热震裂纹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连接材料中SiC粉末含量的增加,接头残余应力降低;采用较大间隙值钎焊工艺,当中间层内SiC颗粒含量较高时(20vol%~30vol%),经过30次热震试验后,钎焊试样未发现热震裂纹.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铁路重载货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声发射检测技术对铁路重载货车滚动轴承故障进行不解体诊断,利用小波包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提取故障信号的能量特征向量,将处理后的特征向量输入到BP神经网络进行滚动轴承故障模式识别,进而判断轴承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的类型。经过使用大量的实际滚动轴承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其结果都表明了使用本文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