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291篇
航空   1425篇
航天技术   297篇
综合类   190篇
航天   30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正确确定最大起飞质量,对于轰炸机和大型运输机的起飞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确定最大起飞质量,以往多采用作图的方法,由于影响最大起飞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所以比较准确的数学模型未曾建立。近几年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得出一个计算H6最大起飞质量比较准确的数学模型。此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其它轰炸机、运输机最大起飞质量的计算开辟了一条新路,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The entropy in the hot X-ray gas in groups of galaxies is a fossil of the process of galaxy formation The amount of entropy in these low mass systems considerably exceeds that predicted from structure formation models. To explain these results requires “extra” energy which is a relic of the process of star formation and active galaxy heating. We present new XMM results on the entropy and entropy profiles. These results are inconsistent with pre-heating scenario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xplain the entropy floor in groups but are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models of structure formation which include the effects of heating and/or the cooling of the gas. The total entropy in these systems provides a strong constraint on all models of galaxy and group formation, and on the poorly defined feedback process which control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as into stars and thus the formation of structure in the universe.  相似文献   
993.
为解决可移动模型与现有大型航空模型校准结果之间的量值统一的关键问题,首先在现有校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可移动模型校准航空/车载γ能谱仪的方法;再通过专门研制的可移动模型开展试验,经可移动模型校准直升机载、固定翼载、车载等多种大型γ能谱仪试验,证明可移动模型校准结果满足国家计量标准的基本要求,校准航空/车载γ能谱仪的方法可行。进一步总结剥离系数随模型摆放距离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可移动模型校准航空γ能谱仪时,应对校准结果进行剥离系数修正,得到的结果在现有航空混合模型上的示值误差更小,修正后的剥离系数更加接近于现有航空模型的校准结果,并给出了可移动模型校准结果的修正方法和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994.
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温度配置参数传统离线校准方法,针对其存在的反复拆装耗时长且易引发故障、缺少系统综合误差的判定方法等不足,开展发动机试车台静态状态下的整机在线校准方法研究。通过给被校准参数传感器提供标准热源的方式,开展温度传感器及温度通道(温度仪表)在线整机校准。通过对发动机试车台系统模拟仪表显示结果与标准器读数进行比较,确认在线校准的有效性,实现了试车台系统综合误差校准,为试车台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和阴极电弧离子镀技术在轴承钢表面分别制备了DLC 和
CrN 薄膜,在全配方发动机油(CF-4,15W/40)润滑条件下,选择DLC/ 钢、CrN/ 钢摩擦配副,用SRV-IV 摩擦实
验机考察了25℃和100℃时DLC 与CrN 薄膜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并对摩擦界面进行分析。结
果表明:DLC 和CrN 薄膜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因数都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降低;DLC 和CF-4 构成的固液复合
润滑体系具有更加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活性较高的CrN 薄膜与发动机油中的添加剂相互作用,在摩擦界面上
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摩擦化学反应膜,并且薄膜表面形成的氧化层有利于提高薄膜在高温时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96.
高致密多孔层板结构选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6种高致密多孔层板结构,利用CFD软件进行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冲击孔、扰流柱以及气膜孔的排列方式对层板流动特性和冷却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总压力损失均为4.5%左右,其中气流流经冲击壁与气膜壁的压力损失为2.2%左右;不同结构的双层板当量流量系数在0.86左右;层板的排列方式对综合冷却效果影响较大,在其他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排列方式之间的综合冷却效率最大差值达到10%,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各排列的气膜壁面的温度梯度由最初的21K/mm减小到15K/mm;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气膜孔呈梭形排布最优的排列方式,其综合冷却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997.
在非接触电能传输(CIPT)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本文利用细分磁通管的方法提出改进的罐形松耦合变压器磁路模型,给出各部分磁阻和松耦合变压器耦合系数的量化计算方法.此建模方法可以作为一般的CIPT电气参数设计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松耦合变压器.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深入了解旋转作用对回转内通道换热特征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旋转数、旋转半径对带肋内通道模型的流动换热影响。通道入口雷诺数为1.7×104、旋转数范围为0~0.09,出口1、出口2、出口3的质量流量分配比为1∶2∶1,旋转半径与水力直径之比的范围为0~69.6。结果表明:旋转作用力使径向出流通道的压力系数逐渐增大,径向入流通道的压力系数迅速减小;径向出流通道后缘面的努赛尔数(Nu)随旋转数增加而增大,径向入流通道后缘面的Nu随旋转数增加而减小,前缘面Nu随旋转数变化情况相反;前、后缘面Nu沿流向均随旋转半径与水力直径比的增加略有增大,旋转半径变化对壁面换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9.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grinding(UVAG) is an effective and promising method for machining of hard-to-cut materials. This article proposed an ultrasonic vibration plate device enabling the longitudinal full-wave and transverse half-wave(L2T1) vibration mode for UVAG.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dimensional coupled vibration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apparent elastic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urthermore, a correction factor was applied to correct the freque...  相似文献   
1000.
星箭耦合力学分析中的卫星混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预示卫星所承受的载荷和动力学环境,需要卫星研制单位提供卫星动力学模型,进行星箭耦合动力学响应分析。随着“细长型”构型卫星逐步增多,仅以星箭界面载荷进行卫星强度校核会带来较严重的过设计,需要形成一种适应内部界面载荷提取的卫星分析模型生成方法。基于子结构缩聚及装配的基本原理,将卫星合理划分为多个子结构,推导了各子结构缩聚后质量和刚度矩阵的生成方式,介绍了子结构间物理连接单元与各子结构缩聚模型装配的原理以及卫星混合数学模型生成过程。以某典型卫星结构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卫星混合模型在保留了缩聚模型各项优点基础上,实现了卫星内部界面物理单元的载荷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