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8篇 |
免费 | 356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63篇 |
航天技术 | 161篇 |
综合类 | 144篇 |
航天 | 4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定向结晶涡轮叶片蠕变/疲劳寿命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定向涡轮叶片的使用工况,提出了用于涡轮叶片蠕变/疲劳试验的方法,包括摩擦原理的夹具设计和标定及相关试验、计算和分析技术,并以某型定向涡轮叶片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实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法能够模拟涡轮叶片考核截面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场和温度,利用所提出的试验方法和分析技术得到叶片的寿命数据是合理的。此次提出的基于构件的定向结晶涡轮叶片的蠕变/疲劳试验方法,对于涡轮叶片的定寿、故障预防、以及维修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2.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可重复使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验证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可重复使用技术,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推力室内壁材料、外壁厚度、冷却通道高宽比等影响推力室内壁寿命的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得到了推力室内壁在不同内壁材料、不同外套厚度、不同冷却通道高宽比下单循环各阶段的应力、应变分布,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了内壁损伤.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及延展性内壁材料、低刚性外套、大冷却通道高宽比可以减小推力室内壁损伤,延长推力室内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63.
864.
飞行控制与飞机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汝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29(12):1077-1083
论述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飞机发展的关系.概要回顾了自莱特兄弟研究人类飞行技术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主动控制技术与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产生和对飞机发展的巨大影响.重点介绍了新型综合自适应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内涵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65.
866.
代表未来计算模式的网格计算对现有存储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存储网格是适应未来需要的新型存储体系结构。描述了存储网格的基本特性,研究并设计了存储网格的一种体系结构,对存储网格的核心问题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7.
采用基于Mie理论的激光散射法测量油液污染度时,油液污染度与监测参数——入射光强、散射光强、出射光强以及颗粒参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给油液颗粒污染度的准确测量带来困难。利用支持向量机优良的非线性映射和强大的泛化能力,建立了一个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油液污染度软测量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系统结构和算法;仿真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基于LS-SVM的油液污染度软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与泛化能力,为油液污染度的在线测量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68.
重点研究了形态学重构算法在微弱目标检测和跟踪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原始图像的背景估计过程和检测后处理过程。对于经过背景估计和二值化后的图像,若直接进行跟踪算法,由于虚警点数目太多,会严重影响跟踪算法的效率,同时也给跟踪结果造成了负面效应。因此,考虑在二值化之后,跟踪之前,引进后处理过程,以消除虚警点。在已知目标大致尺寸的情况下,选用不同的两个标记重构,同时消除小于目标的虚警点和大于目标的虚假目标。 相似文献
869.
870.
针对国际适航认证(FAR25)及300m垂直间距空中交通管制(RVSM)等对大气系统校准提出的高精度参考基准要求,提出了直观的标准空速管法,通过对初步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了直接校准的缺陷和偏差根源。提出了“飞行检定”观点,改进了校准原理、观测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基准空速管法。实际飞行试验及误差分析讨论,表明该方法可满足相关领域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