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3篇
航空   214篇
航天技术   83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负反馈放大器的简便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判断、分析负反馈放大器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82.
韩晶  李高风 《航天控制》2005,23(1):92-96
以传统的舵机伺服系统动压反馈回路为基础,介绍了一种新的伺服系 统动态校正方法。首先给出了现有舵机的简化模型,深入分析了原有动压反馈 回路对系统的作用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频率域响应设计方法,进行位置反馈 校正网络的设计。同时重点考察所设计系统的相角裕度、幅值裕度、谐振峰值、 闭环带宽等频率特性量。最后,从时域、频域两个方面比较两种校正方法对系统 的影响,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为了消除舰尾流对载机着舰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完成低动压状态下飞行速度与高度的解耦工作,基于定量反馈理论/总能量控制理论(QFT/TECS)设计了纵向着舰控制系统。针对着舰过程中数学模型所具有的不确定因素及舰尾流对下滑航迹的影响,以载机高度变化率为控制对象,使用定量反馈理论结合推力补偿系统进行了内回路鲁棒控制律设计。外回路控制律设计是以总能量控制理论为基础,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待调控制参数进行寻优,进而实现了对高度、速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完成了载机纵向着舰轨迹与速度的解耦工作。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在拥有较强的鲁棒性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解耦控制能力,实现了载机着舰段的高度与速度的解耦控制,明显提高了载机对着舰轨迹的跟踪能力,可满足不确定条件下载机的着舰要求。  相似文献   
84.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6):1774-1787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turboprop engine control system is to ensure propeller absorbed power at a constant propeller speed by controlling fuel flow and blade angle. Since each input variable affects the selected output variables, there exist 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ntrol loops of a Two-Spool TurboProp Engine (TSTPE). Inverted decoupling is used to decouple the interactions and decompose the TSTPE into two independent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ystems. The multi-variable PI controller and two single-variable PI controllers are designed for the TSTPE with actuator dynamics based 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respectively, which is derived from static output feedback and pole placement condition. The step responses show that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sponse times of the selected output variables, it is difficult to design an appropriate multi-variable PI controller. The designed single-variable PI controllers are tested on the TSTPE integrated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at is, the interactions are first decoupled and then the controllers are designed, and the resulting simulated response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ler designed without actuator dynamics, the gas-generator shaft speed and power turbine shaft speed can better track their respective command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controller designed with actuator dynamics.  相似文献   
85.
NONLINEARPREDICTIVECONTROLFORTERRAINFOLLOWINGCuiHutao(崔祜涛),GengYunhai(耿云海),YangDi(杨涤)(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P.O.Box137,...  相似文献   
86.
分析伪攻角反馈过载驾驶仪的结构特点,在采用输出反馈形式的基础上,以开环穿越频率为性能指标、系统自振频率为变量,使用连续搜索法,将闭环极点配置在期望的位置;同时考虑到伺服特性,使用优化方法搜索根平面,完成了引入附加约束条件的极点配置设计。通过实例分析,该方法便捷有效,适用于驾驶仪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7.
胡明华 《航空学报》1991,12(4):140-147
 研究了具有多输入和扰动作用的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问题。对这类非线性系统,利用非线性前馈和反馈的方法,对状态空间坐标和控制输入空间坐标的变换,从而获得与之等价的可控准线性系统:z=Az+Bv+ρ(z)d。讨论了这类非线性系统前馈/反馈线性化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88.
基于部分状态信息的控制器是一类特殊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 一般难以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求解. 本文研究T-S模糊系统的部分状态反馈镇定及部分状态反馈H∞控制问题. 首先, 通过矩阵变换, 将T-S模糊系统的部分状态反馈镇定问题转换成求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 然后, 以此为基础得到基于LMI的部分状态反馈H∞控制器设计方法; 最后, 通数值例子验证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
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反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反馈机制引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分析了DSS中反馈的基本特点,应用控制论,行为科学、人机工程学及系统仿真理论的有关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决策状态反馈与决策输出反馈的基本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人机交互与策略仿真两种反馈模式,研究了其对决策的影响,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研究了引入反馈后的决策过程和结果,研究表明,反馈机制的引进能有效地提高决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
红外拦截弹输出反馈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晶  周军  郭建国 《宇航学报》2018,39(5):516-523
针对采用红外导引头的拦截弹,提出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制导控制一体化(IGC)控制方法,在导弹的部分状态已知和非匹配不确定性影响下,确保了其高精度拦截效果。首先,由于采用红外导引头的拦截弹的视线(LOS)角速率难以获取,系统将不满足干扰估计的匹配条件,设计了一种新型滑模观测器,通过构造补偿滑模观测器,同时实现导弹的未知状态和干扰的有限时间精确估计。然后,利用未知状态和干扰估计信息,设计反步控制器实现导弹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证明了系统的有界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获得较小的脱靶量,且对存在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