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4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96篇 |
航天技术 | 189篇 |
综合类 | 64篇 |
航天 | 3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机结构部件多、连接状态复杂、动力学特性预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超模型\"虚拟测试数据的航空发动机整机结构分层次动力学建模及模型确认方法.建立各单个部件的简化模型,在初始无样机时,基于超模型的虚拟测试数据对单个部件简化模型进行动力学模型确认;基于两两连接部件超模型的虚拟测试数据,实现确认后的简化模型两两连接界面的修正与确认,连接部件超模型的虚拟测试数据通过部件的超模型与螺栓连接超模型建模理论获得;建立转子组件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参考数据进行修正与确认;将确认后的转子模型和考虑连接的机匣系统模型进行组合,获得整机动力学模型.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采用该方法建立了其整机动力学模型.确认后的发动机整机简化模型的临界转速预测值与实际发动机整机测试的临界转速参考值对比,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和实测试验方法,探讨了梁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中,其塑性铰转动因子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断裂过程中塑性铰几何转动因子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并以3点弯曲梁理论分析解为例,计算了梁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中,其塑性铰转动因子的变化规律。该计算结果与3点弯曲梁动态断理解实验实测相一致。理论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梁的塑性铰转动因子具有几何与物理两种不同的本质含意,并可直接用于修正梁的塑性动态断裂的理论分析解。 相似文献
33.
郑熙强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7,(1):27-32
设G是一个格序群,П(G),П(m(G),P(G),C(G)分别是G的素子群,极小素子群,极子群,凸1-子群集合,Ω(G)是P(G)在C(G)中生成的闭子格。Ω(G)的元素称为G的Ω-子群。 相似文献
34.
航空适航法则及相关安全性标准中均对航空发动机叶片丢失后的安全性设计提出了要求,为此需要明确关键零件在叶片丢失后所承受的载荷环境。本文利用Newmark-β法求解载荷传递系统的瞬态运动微分方程,得到振动响应与力载荷的关系。设计了模拟转子不平衡响应试验,进行突加不平衡质量后的转子响应测试,进而通过试验件内外振动响应获得了冲击载荷的传递规律。同时为研究阻尼在叶片丢失外传载荷中的影响效果,通过控制对试验件阻尼器是否供油,进行了有支点阻尼及无支点阻尼的振动响应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载荷在通过静子件后会产生明显衰减,本文试验对象传递比最高仅为53%,远离转子支承处所承受的载荷远低于转子支承处的载荷。同时,阻尼会明显降低冲击瞬间的外传载荷,但对转子稳定后的稳态载荷影响较小。本文研究表明:进行航空发动机叶片丢失条件下安全性分析时,需考虑冲击载荷的衰减及阻尼影响。另外,合理的阻尼器布局将有效降低叶片丢失时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有助于提升发动机的抗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35.
载波跟踪环是独立导航接收机中最为脆弱的部分,在一定载噪比下,影响载波跟踪环跟踪门限的主要因素是动态应力。科斯塔斯锁相环是最常用的载波跟踪环之一,由于频率牵引范围的限制,其对动态应力非常敏感,该频率牵引范围由最大相位牵引范围决定。传统科斯塔斯锁相环是基于两路信号处理进行载波相位锁定的,其相位牵入范围仅为[-π/2,π/2]。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四路信号处理的科斯塔斯锁相环,增加的两路信号分别与原来两路相位相差π/4,其相位牵入范围可以达到[-3π/4,3π/4],较传统方式提高了1/2。仿真结果显示文中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环路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36.
37.
38.
航天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航天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特点 ,系统介绍了国内航天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并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航天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领域中所具备的测试技术和测试装置、航天热物理性能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9.
减少特征向量导数计算空间与时间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种不同途径初步探索了减少大型结构特征向量导数计算的时间以及对计算机内存空间的信赖,从而发现了各个不同途径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
为了准确设计高压涡轮盘和叶尖间隙,从概率的角度进行了涡轮盘径向变形的分析。介绍了高精度高效率的非线性动态概率分析的极值响应面方法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考虑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的非线性,以及热载荷和离心载荷的动态性,基于ERSM对涡轮盘径向变形进行了非线性动态概率分析,得到了输入输出参数的分布特征和影响涡轮盘径向动态变形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方法比较,验证了ERSM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能大大提高计算速度,节约计算时间,改善计算效率。为进行更有效的涡轮盘设计和优化,改善叶尖间隙设计和控制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