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6篇 |
免费 | 353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32篇 |
航天技术 | 466篇 |
综合类 | 43篇 |
航天 | 5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航天器编队飞行需要协同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以实现协同工作。文章将网络同步控制理论应用于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控制,以提高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控制的协同性。首先,采用修正的罗德里格斯参数描述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然后,基于网络同步控制算法,设计航天器编队飞行的非线性姿态协同控制律;考虑成员航天器间姿态变化的差异,采用混合控制技术,设计航天器编队飞行混合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和控制律的有效性,并且相比单一反馈机制,混合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602.
根据目标飞行器轨道高度和追踪飞行器入轨轨道高度,给出了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初始相位的设计方法。针对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要求,建立了共面相位计算模型以及轨道相位、高度和圆化度的多目标参数求解模型。基于定轨误差、轨道控制误差和轨道预报误差的调相时间分析,制定了目标飞行器调相控制策略。仿真计算表明,实现的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满足要求,验证了调相控制量优化原则的正确性,并对标称共面与虚拟共面的共面时刻和共面相位进行了比较。所提出的计算模型、控制策略和分析方法适用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轨道设计和控制实施。 相似文献
603.
Yoichi Kazama Tateo Goka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8
Solar energetic protons degrad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spacecraft systems due to single-event effects, total dose effects and displacement damage in electronics components including solar cells. On designing a solar cell panel, a total fluence of solar energetic protons (SEPs) which cause solar cell damage is needed to estimate power loss of the solar cells over mission life. Nowadays a solar panel area of spacecraft is increasing as spacecraft mission life becomes longer (15–18 years). Thus an accurate SEP model is strongly required for the cost-minimum design from the aerospace industry. The SEP model, JPL-91 proposed by Feynman et al., is currently used widely for solar cell designing. However, it is known that the JPL-91 model predicts higher fluences of protons than values actually experienced in space, especially after 7 years on orbit. In addition, the model is based on several assumptions, and also needs Monte-Carlo simulations for calculating fluence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modeling SEPs especially focused on solar cell degradation. The newly-proposed method is empirical, which constructs a model based directly upon proton flux measurement data taken by instruments onboard spacecraft. This method has neither assumptions nor dependence on SEP event selection, both of which are needed in JPL-91. The model fluences derived from this method show lower fluences in longer missions compared to JPL-91. This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to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and has been discussed for a new standard SEP model. 相似文献
604.
以连续小推力航天器为背景,提出了综合考虑星载加速度计和推力器在轨标定的自主导航方案。首先以精确姿态测量和引力梯度模型为标定参考信息源,建立了包含加速度计参数、推力器参数以及光压系数的完整参数测量模型;然后基于天文导航方法建立了自主导航系统状态模型和观测模型;表明各状态和参数的能观性后,采用了具备良好计算效率和鲁棒性的双重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状态和参数联合估计。分析与数值仿真表明,该方法通过结合参数在轨标定直接提高了导航模型精度,在工程应用中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5.
为了实现燃料消耗最少的伴随轨道控制,研究使用θ-D次优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伴随轨道的优化控制律。相对运动模型中考虑了地球形状摄动的影响,且适用于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目标航天器。采用状态变量增广法,对相对运动模型进行处理,以满足θ-D控制方法的要求。采用相对轨道要素设计了理想的基准伴随轨道。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是稳定的,能够以较少的燃料消耗实现伴随轨道的控制。 相似文献
606.
轨迹成形法是一种基于反向设计思想的轨道设计方法,它假设待研究的轨道呈现某一形状,利用数学曲线进行逼近从而得到设计结果.逆多项式轨迹成形法为小推力地球转移轨道设计和数值求解最优轨迹过程中初值的选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首先结合轨道动力学方程和逆多项式曲线模型给出了轨迹成形法的设计过程,并在考虑时间约束的情况下对小推力转移轨道进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逆多项式轨迹成形法适宜于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并且其设计结果是一组近优解,可以作为求取精确最优轨迹的初值猜测. 相似文献
607.
空间飞行器电源系统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惠芬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9,9(3):37-40
本文反映了国际上飞行器电源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太阳电池阵、蓄电池联合电源系统,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和核反应堆的空间应用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8.
吴国庭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7,17(6):40-44
对空间环境造成载人航天器密封材料的各种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材料低温脆化,高温时表面脆化;真空时材料内挥发成份的溢出,使材料渗透性增大;辐照使密封件失去弹性:这些是空间环境中温度、真空和辐照使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真空条件下,密封件挥发成份中的可凝物在光学元件表面的凝聚从而破坏表面光学特性,是密封设计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609.
航天器宽带随机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航天器宽带随机振动试验和分析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预示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然后以某卫星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和统计能量分析(SEA)对整星的宽带随机振动学环境进行了预示,经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10.
王爵骐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6,16(2):23-33
论述了航天器天线的特点及其与航天器总体的关系;天线的辐射场方向图及增益有关问题;天线的电磁兼容及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