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225篇
航天技术   446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52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动态操纵律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忠 《宇航学报》2005,26(1):24-28
作为应用在航天器上的惯性执行机构,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的操纵性能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常规的SGCMG操纵律中,一般都需要计算Jacobi矩阵的伪逆。然而,当Jacobi矩阵奇异时,其伪逆不定,从而可能导致算法失败。为避免以上情况出现,本文设计了一种动态操纵律。该操纵律不用计算Jacobi阵的伪逆,而是代之以Jacobi阵的转置,从而避免了由Jacobi阵求伪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该操纵律可使操纵误差在理论上指数收敛至零,且形式简单,易于实现。对某4 SGCMG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操纵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12.
成林  唐乾刚  李东旭 《上海航天》2001,18(6):1-3,14
针对一类板式航天器外伸结构非线性振动的特点 ,建立了合理的结构模型———悬臂板 ,并且运用双边解析法研究和分析了悬臂板非线性振动的动力学特性。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两个包含三角函数和多项式组成的梁函数 ,其中一个梁函数满足一边自由、一边固定的边界条件 ,另一个梁函数满足两边自由的边界条件。然后利用分离变量法推导出了悬臂板非线性振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并给出了非线性振动的幅频关系。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对分析航天器大型外伸结构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13.
空间对接机构太阳外热流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间对接机构的结构特点,在简化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用太阳窗口和蒙特卡洛(MC)法计算不同空间位置、不同轨道高度、不同表面辐射特性的机构内部构件太阳辐射外热流,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流程。分析了飞行角β和表面辐射特性等因素对太阳热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对接机构以及其他复杂系统的热控涂层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14.
本文设计了某空间飞行器开关姿态控制系统的变结构模型参考控制器,该控制器结构简单并且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采用继电控制后系统具有良好的快速性及对常值干扰稳态误差为零。  相似文献   
515.
图像处理作为成像链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优化设计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环节,其中调制传递函数补尝(MTFC)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在遥感成像系统优化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综合应用地面MTFC的能力,对遥感器进行优化设计,则可以大大减轻遥感器的研制难度、节约成本和缩短研制周期。该文对MTFC在光学遥感成像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16.
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素春  贾文成  邱吉宝 《宇航学报》2005,26(5):531-534,570
介绍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技术,给出了火箭全部可靠性模态数据,及飞船内关键设备的振动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认为:船箭耦合远比星箭耦合复杂;代替低空逃逸发动机的配重对火箭的频率特性影响不大;试验取得的全部模态数据可靠,为稳定系统设计、船箭耦合动态分析及火箭飞行过程中宇航员的振动环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17.
高比冲双组元液体远地点火箭发动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研制的双组元液体远地点火箭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分析了液体远地点发动机提高比冲的各种技术途径后,提出可通过改进喷注器设计、减少边区液膜冷却流量、采用扰流环二次燃烧和使用新型耐更高温材料等措施,以提高远地点发动机的比冲。  相似文献   
518.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两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有关的两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19.
With a maximum time of 12 days out of ground contact and a round-trip light time as high as 56 minutes, The 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NEAR) spacecraft requires a moderate degree of onboard autonomy to react to faults and safe the spacecraft. Beyond the basic safing requirements, additional functions are carried out onboard. For example, on-board calculation of the Sun, Earth, asteroid, and spacecraft positions allow the spacecraft to autonomously orient itself for science and downlink operations. On-board autonomous momentum management during cruise relieves Mission Operations from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carrying out many manual momentum dumps. During development, additional operations, such as center-of-mass management during propulsive maneuvers and optical navigation were also considered for onboard autonomy on the NEAR spacecraft, but were not selected. The allocation of functions to onboard software or to ground operations involved tradeoffs such as development time for onboard software versus ground software, resource management, life cycle costs, and spacecraft safety.After two years of cruise operations,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with the NEAR autonomy system has accrued. The utility of some autonomous capabilities is greater than expected, others less so. Software uploads increased spacecraft autonomy in some cases, and the impact on Mission Operations can be assessed. Allocation of functions between spacecraft autonomy and ground oper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of future missions can be improved by applying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NEAR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520.
20世纪上海航天器电源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国欣 《上海航天》2002,19(3):42-48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作为航天器电源的锌银电池组和硅太阳电池阵/镉镍蓄电池组联合供电系统的组成、主要性能参数及其技术特点。阐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航天器电源研制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国内卫星、飞船和国外卫星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航天器电源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