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47篇 |
免费 | 2931篇 |
国内免费 | 107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688篇 |
航天技术 | 3168篇 |
综合类 | 1011篇 |
航天 | 35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5篇 |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359篇 |
2021年 | 432篇 |
2020年 | 432篇 |
2019年 | 414篇 |
2018年 | 483篇 |
2017年 | 343篇 |
2016年 | 431篇 |
2015年 | 440篇 |
2014年 | 739篇 |
2013年 | 539篇 |
2012年 | 660篇 |
2011年 | 771篇 |
2010年 | 526篇 |
2009年 | 576篇 |
2008年 | 609篇 |
2007年 | 616篇 |
2006年 | 582篇 |
2005年 | 512篇 |
2004年 | 409篇 |
2003年 | 370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305篇 |
2000年 | 270篇 |
1999年 | 221篇 |
1998年 | 195篇 |
1997年 | 170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127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30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3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杨维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1,21(2):1-6
提出一种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星座 ,它可以提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通信服务 ,最小观测仰角按 30°设计。该星座由 6颗周期为 12 h、倾角为 2 8.5°的圆轨道卫星组成 ,轨道高度为 2 0 183km,6颗卫星均布在同一条地面轨迹上。 相似文献
292.
293.
针对卫星在执行丢弃载荷或捕获目标等复杂任务时遭遇的姿态突然发生变化的问题,采用深度增强学习方法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使卫星恢复稳定状态。具体来说,首先搭建飞行器的姿态动力学环境,并将连续的控制力矩输出离散化,然后采用Deep Q Network算法进行卫星自主姿态控制训练,以姿态角速度趋于稳定作为奖励获得离散行为的最优智能输出。仿真试验表明,面向空间卫星姿态控制的深度增强学习算法能够在卫星受到突发随机扰动后稳定卫星姿态,并能有效解决传统PD控制器依赖被控对象质量参数的难题。所提出的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具有很强的智能性和一定的普适性,在未来卫星执行复杂空间任务中的智能控制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94.
295.
296.
With the complete success of the 2nd stage of Chinese Manned Space Program (CMSP), several science research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iangong-1 experimental spacelab, which was docked with three Shenzhou spaceships one after another. The China's real spacelab, Tiangong-2 will be launched in 2015, docked with a Shenzhou spaceship soon. After six months, it will be docked with the first Chinese cargo ship (Tianzhou-1). More space science researches, involving with space biology, fluid physics, fundamental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Earth science, astronomy and spa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will be operated on Tiangong-2 spacelab, and crewed and cargo spaceships. Furthermore, the considerable large-scale space utilization of Shina's Space Station is planned. The research fields include yet not limited to space medicine and physiology, space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fluid physics and combustion in microgravity, space material science, and fundamental physics in microgravity, space astronomy, Earth science, space physics and space environment utilizatio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相似文献
297.
为统一北斗三类卫星的历书拟合算法,提出基于第二类无奇点根数进行历书参数设计的方法,设计了以倾角向量变率作为摄动参数的历书参数模型,并给出新的历书模型的用户使用算法。利用覆盖2013年全年的实际在轨卫星的数值轨道进行了历书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地球静止轨道(GE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的拟合位置误差为2~4km,拟合用户距离误差(URE)约为1km,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的拟合位置误差为1~2km,拟合URE约为500m。通过分析6个轨道根数和2个摄动参数全年的变化范围,对新历书模型进行量化单位和占用比特位的通信接口设计,定量分析量化单位对历书表达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参数截断后对位置误差的影响小于50m,对URE误差的影响小于5m。因此,历书量化误差对信号捕获以及首次定位时间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98.
文章叙述了遥感卫星的发展背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并就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等几种典型的遥感卫星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99.
在流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圆柱坐标系下轴对称管道壁面划分的二维有限体积网格,建立了一种计算管壁瞬变传热的有限体积模型,可处理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两种边界情况,可处理具有包覆层或真空夹层结构的变物性管壁传热.温度场模型是流场建模思想的自然延伸,对二者的组合运用即为所发展的可仿真准一维可压缩流管内瞬变流动的有限体积模型,一方面,在流场仿真的体系内发展了传热计算的部分并最终扩展成为统一的流动/传热仿真体系,另一方面,结合阀芯节流模型,从此模型出发可推导出管路系统常见元件的流场和温度场模型.对某发动机试验台液氧贮箱增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表明,提出的模型体系具有很好的适用范围和良好的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