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85篇
航空   281篇
航天技术   118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1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彭峰  李腾  邓新蒲 《上海航天》2010,27(3):49-53
比较了空对空单站被动跟踪的只测角(BO)、角度相位差变化率和角度频率变化率三种典型定位跟踪体制的性能。基于状态及不同的测量模型,给出了扩展Kalman滤波(EKF)算法,讨论了测量精度对跟踪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角度频率变化率体制的可观测性优于BO和角度相位差变化率体制;对辐射源匀速运动,观测器匀速运动即可跟踪;与BO测角体制相比,角度相位差变化率和角度频率变化率体制增加了观测量,跟踪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42.
高有涛  陆宇平  徐波 《宇航学报》2010,31(7):1782-1788
建立了卫星编队飞行的相对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利用积分反步法,设计了能够保  相似文献   
143.
新型高精度快速单站无源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低信噪比条件下基于可变基线数字干涉仪的新型高精度快速单站无源定位算法,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诸多优点,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4.
针对空间环境中FPGA局部功能运行的重要运算模块受到单粒子效应的威胁,提出了Berger/余数联合结果校验法的加固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指出,由于Berger结果校验所需的进位链在FPGA中不易获取,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的正确性利用余数校验法检测,其它运算结构利用Berger结果校验法检测。给出了联合结果校验法的思路和逻辑实现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对FPGA资源和速度性能的影响。单粒子故障仿真注入实验结果表明:对于VirtexII系列FPGA运算单元的单粒子效应故障,Berger/余数联合结果校验法的单粒子效应故障检测概率达到99.8%,引入的资源增加为10~40个SLICES,运算速度降至50~100MHz。  相似文献   
145.
大挠性多体卫星的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承元  杨涤  杨旭 《航天控制》2004,22(6):25-31
研究了最近提出的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 (ADRC)在大挠性多体卫星姿态控制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闭环自抗扰姿态控制器 (ADRAC) ,并从鲁棒性、干扰抑制、动静态性能指标和振动抑制等方面与使用于某挠性卫星的传统PID控制器进行了比较。在考虑了反作用轮和敏感器的实际非线性和敏感器噪声的影响情况下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 ,双闭环自抗扰姿态控制器各方面性能均优于传统的PID。本文提出的自抗扰姿态控制器 ,对实现挠性多体卫星的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 ,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给出了一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基于模糊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用T-S模型描述不确定非线性系统,从而得到一种新的模糊观测器,并给出了其稳定性约束条件LMI。将模糊观测器和实际系统的输出之差作为残差可对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进行故障检测。最后给出了一个控制系统感应电机的故障诊断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7.
王航宇 《航天控制》2012,30(4):13-17
在具备多传感器条件下,借助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可以实现小型无人机的自主回收任务,如何采用少量传感器完成任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给出一种仅利用单GPS辅以高度表的组合方式来完成小型无人机的自主回收任务.文中以该传感器组合为基础,设计了回收过程中各阶段的控制器结构,并利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选择了控制律参数,最后利用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的系统数字仿真模型对所设计的控制器结构和控制律参数进行了仿真验 证.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完成小型无人机的自主回收任务.  相似文献   
148.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系统参数大范围剧烈变化以及存在严重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考虑外界环境干扰复杂,内部干扰严重的特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强鲁棒自适应控制器构型。该新型强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将控制器分为标称控制器和补偿控制器。标称控制器可采用成熟的控制理论来设计,主要考虑闭环系统的性能;采用合适的手段估计系统参数大范围剧烈变化、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内、外部干扰等“系统扰动”作为补偿控制器的输入,通过设计强鲁棒补偿控制器对“系统扰动”进行补偿,使整个闭环控制系统对“系统扰动”具有强鲁棒性。将新型强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系统对内、外部干扰的抑制和对系统参数大范围剧烈变化以及严重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可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9.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强耦合性、非线性、易受外界干扰等控制难点,研究利用自抗扰控制器对四旋翼飞行器进行姿态控制的技术问题。通过牛顿-欧拉方程建立四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将不确定性、耦合及参数摄动等干扰作为"总和干扰",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估计并动态反馈补偿,再利用非线性反馈抑制补偿残差,进行四旋翼飞行器姿态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存在模型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的情况下,扩张状态观测器很好地实时估计和补偿了四旋翼飞行器的总和干扰,基于自抗扰的四旋翼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品质、稳态精度以及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0.
《中国航空学报》2016,(1):248-256
Considering defects of current single celestial-body positioning methods such as discon-tinuity and long period, a new sun positioning algorithm is herein put forward. Instead of tradi-tional astronomical spherical trigonometry and celestial coordinate system, the proposed new positioning algorithm is built by theory of mechanisms. Based on previously derived solar vector equations (from a C1R2P2 series mechanism), a further global positioning method is developed by inverse kinematics. Th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coordinates expressed by Greenwich mean time (GMT) and solar vector in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are formulated. Meanwhile, elimination method of multiple solutions, errors of longitude and latitude calculation are given. In addition, this algo-rithm has been integrated successfully into a mobile phone application to visualize sun positioning process. Results of theoretical verification and smart phone’s test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pre-sented coordinate’s expressions. Precision is shown as equivalent to current works and is acceptable to civil aviation requirement. This new method solves long-period problem in sun sight running fix-ing and improves applicability of sun positioning. Its methodology can inspire development of new sun positioning device. It would be more applicable to be combined with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 for overcoming discontinuity of celestial navigation systems and accumulative errors of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