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200篇
航天技术   549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5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基于半分析式方法的全球导航星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航星座设计涉及诸多参数的优化组合,设计目标就是寻找一组参数组合,使其构成的星座在指定覆盖区域既能获得最优的星座性能,又节省系统建设成本和星座长期维持费用。首先,提出评价导航星座性能的技术指标、可用性算法以及半分析式星座设计方法;然后,详细论证设计参数对导航星座性能的影响,进而综合分析得到3种全球导航星座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对比研究3种星座方案的性能指标和导航定位仿真结果,说明导航星座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2.
针对导航星座自主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守时系统,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算法:根据星间测距数据,采用条件平差进行自主守时计算;并且介绍了此方法基本原理和实现思路。自主守时仿真计算表明,此方法守时同步误差不累积,距离测量误差0.1m时,时间同步误差均方根小于0.4m。  相似文献   
243.
闭路制导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推力偏差和秒耗量偏差大,导致关机点时间偏差也大,因此偏差轨道和按标称值飞行的标准轨道之间偏差大,传统的摄动制导难以满足对卫星高入轨精度的要求。针对固体运载火箭的上述特点,本文提出具有工程意义的闭路制导方法。实现闭路制导的关键之一是需要速度的求解。本文根据运载火箭的实时飞行状态和卫星轨道元素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简单实用的需要速度,并应用于发射近圆轨道卫星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闭路制导控制中。经过数学仿真验证,证明本文中的方法在各种干扰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44.
卫星天线辐射方向图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几何绕射理论分析了卫星星体和太阳翼对卫星天线辐射场的影响 ,建立了一套以数值分析和仿真技术为主的卫星天线辐射场的预估方法 ,克服了传统设计与测量技术难于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数值计算验证 ,并结合型号设计 ,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所作的理论分析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仿真算法和软件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5.
卫星应用任务要求卫星姿态在空间保持高精度定向 ,为此有必要研究精确的递推非线性姿态估计算法。文中针对星光 陀螺这种典型的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系统模式 ,应用基于二阶泰勒级数近似得到的非线性滤波算法处理姿态测量信息 ,设计了二阶非线性姿态估计器的实现方案。在设计过程中 ,把QUEST法作为矢量观测数据压缩技术有效地结合进姿态估计器中 ,使得在多矢量观测情况下的滤波修正算法得到了简化。相同条件下的仿真测试结果证明 ,二阶非线性姿态估计器的滤波性能要优于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的一阶线性姿态估计器  相似文献   
246.
“实践五号”卫星星务管理系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国在“实践五号” (SJ- 5)卫星上首次应用并通过考验的星务管理系统 ,是实现卫星运行管理、自主控制、信息传送以及星地大回路操作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网络来协调、控制星上各种功能部件的相互联系 ,完成包括信息流、动作流、能量流的动态作业所形成的一种星载柔性服务系统。它具备有如下主要技术创新点 :构成整星多级控制 ;引入内嵌式管理执行单元 ;星上现场网络技术 ;构造硬件和软件的封装技术 ;利用商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兼容型分包遥测技术 ;复合型遥控和遥操作实现技术 ;信息多路径的冗余备份和系统重构技术 ;测试床技术 ;分级整体辐射加固技术。星务系统的应用既提高了整星自治能力 ,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又分散了整星失误风险。从而 ,提高了整星级可靠性和运行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7.
赵海涛  熊笑  谢军  郑晋军  谷岩 《宇航学报》2021,42(7):889-894
面向导航卫星中断频次的定量分析需求,该文分析导航卫星中断产生的主要原因,给出中断频次分析的流程,并针对分析过程中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法,包括通过相关性分析快速定位底层中断事件,通过中断树建立指标分析模型,并融合在轨数据、地面试验数据快速预估得到底层功能异常率等.最后通过示例进一步说明中断频次分析过程.该文...  相似文献   
248.
刘鹏  李成  刘超  邵坤  师帅 《遥测遥控》2022,43(1):74-81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卫星的遥控指令上行操作必须在专用测控网内进行,当卫星发生在轨异常时,相关支持人员必须赶赴测控中心现场进行集中处置,非工作时段时效性较低,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的异常快速处置。对基于APP的卫星地面遥控系统安全应用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旨在为我国未来卫星高效运行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手段,通过原型系统的仿真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实现卫星管理相关人员在远离测控中心的情况下也能安全有效地参与在轨异常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249.
采用动力学法研究了卫星编队的相对运动特性,根据星间相对基线的定义,仔细推导了星间相对基线与卫星编队构形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此关系定义了一种可以较好地反映星间相对基线运动稳定性的指标,即稳定度.在一个轨道周期内,分析了三种特殊卫星编队的最大水平基线和最大垂直基线在相同稳定度下的稳定时间.结果表明,这三种编队构形不能满足水平基线和垂直基线同时定常的要求.由此出发,重点研究了可以使星间相对基线定常的条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水平基线定常的充要条件为三个约束关系式,垂直基线定常的充要条件为两个约束关系式.由此条件同时可知,两星编队无法满足水平基线和垂直基线同时定常的要求,因此,至少需要三星编队才可以达到此要求.最后,按照本文所得结论,设计了一个水平基线和垂直基线同时定常的三星编队.利用成熟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了本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50.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parameters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by GNSS,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by vertical sounding and electron density (Ne) by low-altitude satellite were studied at high, mid and low latitudes of the European sector during the magnetic storm of August 25–26, 2018. During the main phase of the storm the ionospheric F2-layer was under the positive disturbance at mid and low latitudes. The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positive to negative ΔfoF2 values occurred at all latitudes. The recovery phase was characterized by negative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at all latitudes. This is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rmospheric O/N2 ratio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of the storm. The intense Es layers screened the reflections from the F2-layer on August 26th at high and at low latitudes but at different times. Some blackouts occurred due to the high absorption level at high latitudes. In general, foF2 and TEC data were highly correlated. The major Ne changes were at the low latitudes. In general, Ne data confirmed the ionospheric dynamics revealed with foF2 and T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