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87篇
航天技术   47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2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首先建立了发射机固定、接收机工作在三种模式下(条带、聚束、滑动聚束)的一站固定式双基SAR回波信号模型,给出了回波模拟方法并总结了该类双基SAR的成像特点,然后对基于RD域分块的二维频域成像算法做了改进,在没有明显增加计算量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距离标度插值的方法,解决了残余相位补偿中出现的畸变问题,详细论证了一次分块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采用两次分块处理的方法对算法进行完善,最后通过大场景点阵目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处理宽测绘带数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2.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难干扰的特点提出了灵巧噪声干扰,并分析了灵巧噪声对SAR进行干扰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最后介绍了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实现灵巧噪声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3.
利用合成孔径原理和大气折射理论推导了大气层给SAR方位向分辨率带来的误差公式,针对不同时间、地点、高低年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和低层大气折射率剖面,对不同频段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大气层中星载SAR的方位向分辨率误差为毫米量级,其绝对值随频率增高而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74.
Two models of ionosphere tomography based on spaceborne 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re proposed. For HF-SAR the signal with sweeping frequency lower than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of ionosphere will be scatted during the ionosphere propagation and completely reflected at a corresponding height. The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isolines looked as series of random surfaces can be reconstructed from the HF-SAR echoes by using the inverse scattering technique for layered rough surfaces and the method of moment (M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due to the MoM can provide a full wave solution, the ionosphere tomography with high resolution can be obtained as long as enough sampling data of HF-SAR echoes are used. For VHF/UHF/P/L-band SAR the TE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SAR echoes scattered by some strong point targets (such as the calibrators, etc.) appeared in the SAR imaged ground region, and the ionosphere tomography can be performed by CT technique.  相似文献   
375.
针对机载SAR前视模式与一般正侧视模式存在的明显不同,详细分析了前视SAR的多普勒特性及其方位模糊问题.依据前视SAR的特性,结合波束锐化与RD成像算法,仿真得到了前视SAR的点目标图像,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76.
    
在近程大斜视成像中,当采用距离徙动(RM)算法进行处理时,信号谱在有限谱域范围内发生偏移,引起多次翻折造成混叠,使得通常处理方式不再适用。为此,提出一种解混叠方法恢复实际信号谱,通过斜视角或目标中心偏移量可计算出信号谱的翻折次数,依据翻折次数可将信号谱恢复至实际谱域位置,进而依照RM算法流程进行处理即可实现大斜视成像。该算法基于信号谱进行,未对距离方程进行近似处理,因此不仅适用于远场,同时可以解决近程大斜视成像问题。计算机仿真和实际实验测量结果显示,采用本文算法处理后可对成像范围内的目标实现精确聚焦。本文算法适用近程条件下阵列雷达或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大斜视成像问题,可对较大斜视角情况实现精确聚焦。同时,本文算法的流程清晰,易于实际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377.
为了提高对全球变化的大尺度观测能力,月基对地观测的概念应运而生。由于月基单站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双程传播会造成回波信噪比衰减,为此针对月地双基SAR工作模式展开研究。考虑到月、地、星复杂的相对运动为成像带来困难,根据月、地、星的几何关系建立平面直角回波模型。同时考虑到月球和卫星运行轨迹的弯曲性,分析模型误差,推导了精确的回波二维频谱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后向投影的SAR成像算法,补偿了方位空变的模型误差,利用频域子孔径成像和频谱融合实现成像算法的快速化。通过分析可知月地双基SAR的理论回波信噪比与地月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月基单站SAR相比有显著提升,最后通过X波段SAR仿真数据验证了文章算法处理月地双基SAR成像问题的效性。  相似文献   
378.
安道祥  黄晓涛  李欣  周智敏 《宇航学报》2010,31(12):2754-2763
首先,从SAR成像角度重新推导了MWD算法,新推导方法更好地阐述了MWD算法的两维分离聚焦成像原理,并使该算法在形式上能够和其它频域算法保持一致,以便于不同频域算法间的比较分析。其次,基于文中所给的MWD算法和NCS算法成像流程,研究了两种算法对低频UWB SAR的成像性能。此外,通过评估浮点运算量,对比分析了两种算法的成像效率。最后,仿真和实测数据成像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79.
基于幅度和相位联合的ATI动目标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影响SAR-ATI动目标检测干涉相位图中点幅度和相位分布的因素——包括雷达噪 声、杂波能量、地面RCS起伏以及成像时的旁瓣等.针对SAR-ATI检测时虚警概率过高问题, 基于幅度门限和相位门限联合动目标检测处理,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首先对SAR每一个 通道的图像域中相位被污染的点作一次关于能量梯度的预滤波,在滤除了干涉相位图中相位 失效的点之后,根据雷达的固有噪声及干涉相位分布图,在概率意义下设定滤波门限进行 自适应幅度滤波;最后采用相位门限进行检测处理,有效降低了虚警概率;同时给出一个 由干涉相位图中统计量拟合出的动目标检测曲线经验公式,能够明显降低在低杂噪比条件下 的虚警概率.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0.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α-MAP降斑算法,通过采用厚尾α稳定分布和引入噪声方差调整系数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降斑和纹理保持效果,同时应用平稳小波分解来解决Gibbs效应引入的伪噪声问题。最后通过对实际SAR图像的降斑处理,对本文的算法与最新的小波软阈值算法以及传统的局部自适应滤波器在性能参数和滤波效果上做了全面的比较。试验表明本文的算法更具适应性,实现了降斑与纹理保持更有效的综合滤波,在性能参数和复原图像效果上都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