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447篇
航天技术   134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2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弹用S弯进气道气动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一种弹用S弯进气道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①偏航角一定,攻角由负到正变化时,总压恢复系数先上升后变化不大,|DC60|则先下降后小幅升高;②攻角一定,总压恢复系数和|DC60|随偏航角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大的攻角和偏航角组合状态下,总压恢复系数较低,|DC60|偏大,但随偏航角进一步增大,进气道性能有所改善;④进/发匹配点处,进气道出口压力功率频谱较平坦且对姿态角和来流马赫数的变化均不敏感;⑤发动机小流量状态时,进气道模型发生了喘振,频率约为150 Hz.   相似文献   
122.
采用多弧离子镀制备了多彩Al/TiNO(掺氮TiO2)薄膜,利用SE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断面形貌,并测量了其膜厚.采用XRD研究了薄膜的相结构.利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TiNO膜的可见光谱特性,用红外比辐射率测量仪测量了样品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在不改变Al箔在8~14 um波段低红外发射率的情况下,实现了其物理着色.所得薄膜为锐钛矿型TiO2结构,薄膜表面平整、致密,结合力较好.TiNO薄膜呈明显柱状生长,薄膜试样表面未出现明显缺陷,薄膜表面致密,柱状颗粒生长完好.TiNO薄膜的沉积速率达120 nm/min.  相似文献   
123.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ventral diverterless high offset S-shaped inlet is carried out at Mach numbers from 0.600 to 1.534, angles of attack from -4° to 9.4°, and yaw angles from 0° to 8°. Results indicate: (1) a large region of low total pressure exists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let exit caused by the counter-rotating vortices in the S-shaped duct; (2)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inlet at Mach number 1.000 reach almost the highest, so the propulsion system could work efficiently in terms of aerodynamics; (3)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increases slowly at first and then remains unvaried as the Mach number rises from 0.6 to 1.0, however, it does in an opposite manner in the conventional diverter-equipped S-shaped inlet; (4)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inlet are generally insensitive to angles of attack from -4° to 9.4° and yaw angles from 0° to 8° at Mach number 0.850, and angles of attack from -2° to 6° and yaw angles from 0° to 5° at Mach number 1.534.  相似文献   
124.
马冬英  梁国柱 《推进技术》2008,29(4):401-406
应用S1,S2流面理论对某大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两级轴流式涡轮内部跨声速流场进行计算和分析。流面的求解采用流线曲率法。将混合平面法的思想用于流线曲率法的求解过程中,对动、静叶排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行处理,将复杂的非定常问题简化为定常问题,从而简化计算。粘性的影响通过几种损失系数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较好地描述了涡轮内部的流动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涡轮设计、提高涡轮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S形进气道流动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FD技术,结合试飞数据,对某S形进气道进行了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数值模拟研究.着重分析了三个不同位置加涡流发生器后,进气道内部二次流的发展;之后比较了不加涡流发生器及不同位置加涡流发生器时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畸变等情况.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明显地影响着进气道内部二次流的发展变化,涡流发生器对进气道出口周向稳态总压畸变有较大程度改善,但是对于提高总压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6.
针对SiCf/β21S钛基复合材料,采用Ti-Zr-Cu-Ni-Co系新钎料,进行了钎焊实验和接头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960℃/10min规范下的钎缝组织形貌单一,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为157.8MPa;960℃/10min/5MPa规范下的钎缝主要由层片状组织组成,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达到291.2MPa,较前者提高了85%左右,该接头经过900℃/2h热处理后组织变化不大.钎缝中的缺陷以及Ti和Zr与Cu,Ni和Co三种合金元素形成的脆性化合物相在接头中所占比例对接头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7.
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是一种低插损、低辐射、高品质因素的导波结构。文章利用基片集成波导技术设计了一种K波段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为19.4GHz,相对带宽为7.48%,插损小于1dB,该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加工和集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8.
利用基于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方法,对亚声速和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某S形模型进气道进行了非定常计算,研究了发动机喘振所产生的瞬时高压波形对锤击波传播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锤击波产生后沿进气道迅速向前传播,运动过程中锤击波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强度不断增强.同时受气流离心力的影响,S形进气道弯曲段半径较大一侧壁面受到的锤击波气动荷载值更大.发动机喘振所产生的瞬时高压的加载梯度增加使得锤击波传播速度及强度增强,而压力卸载方式对锤击波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在亚声速和超声速来流条件下,增加瞬时高压峰值均使得锤击波荷载强度显著增强,并近似符合二次函数分布规律,而且超声速来流条件下锤击波强度较亚声速来流更强.   相似文献   
129.
基于响应面法的短距/垂直起降飞机近地面升力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短距/垂直起降(S/VTOL)飞机近地面升力损失的流场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特定升力布局的飞机近地面状态各工况的升力损失.采用响应面法获得了飞机升力损失关于喷管落压比(NPR)、来流速度及飞机高度的2阶响应曲面函数及显著影响飞机升力损失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了喷管落压比、来流速度及飞机高度对飞机升力损失的交互影响作用,优化得出给定工况范围内升力损失最小的工作点.研究表明:仅考虑单因素影响时,升力损失随高度、落压比的增大而减小,随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考虑两因素交互作用时,高度与落压比及来流速度与落压比对升力损失存在交互影响,而高度与来流速度对升力损失无交互影响;优化获得的升力损失最小的工作点是飞机距地面高度为9D(D为喷管直径)、喷飞机高度为3、来流速度为0m/s,此时的升力损失为1.3%.   相似文献   
130.
针对L波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L-DACS1)反向链路测距仪(DME)信号干扰正交频分复用(OFDM)接收机的问题,提出基于联合压缩感知与接收分集的干扰抑制方法。在地面基站各接收支路中,首先通过压缩感知重构DME干扰信号,随后将重构的DME信号在时域进行干扰消除,消除干扰后各支路信号最终通过最大比值合并提高OFDM解调器输出信噪比,以克服测距仪残留信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DME信号的干扰,提高L-DACS1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